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媽祖髻
- 地理標誌:莆田市湄洲
歷史淵源,梳法形式,文化展示,文化內涵,媽祖文化,
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中國女子的髮式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發展和演變,式樣萬千,許多偏遠地區女子的髮式因地域、習俗、信仰等原因得以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福建的三大漁女之一——湄洲女,便是一個典型代表。“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保平安”,這就是對湄洲女最典型裝扮的生動描述,其中的“帆船頭”,也叫做“媽祖髻”,其造型獨特别致,滿載著湄洲女的情懷,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筆者通過多次深入媽祖故鄉湄洲島,調查這一獨特髮式的顯性表征和深層內涵,探究它與媽祖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以此探析媽祖文化的深刻內涵。
媽祖文化的歷史淵源
據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保存的由清代林清標編著的《敕封天后志》記載,媽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生前蘭心慧質,經常在海上搶救遇險漁民,為鄰里和過往的海上商賈漁民做了許多好事,比如驅除怪風、收伏晏公、懇請治病、解除水患等,記載都是關於她搭救黎民百姓的傳說。她逝世之後,老百姓按照自己美好的願望將她塑造成了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依然相信媽祖還在時時刻刻幫助他們,流傳著許多有關媽祖顯靈的傳說,比如神助修堤、託夢除奸、保護使節、聖泉救疫等。
千百年來,媽祖精神得到了世人的頌揚,不僅成為文學藝術的生動素材,還在小說、戲曲、書畫、雕塑、影視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也為世世代代心靈手巧的湄洲女提供了無盡的靈感,這種強烈的媽祖情結不僅表現在一件件服裝中,而且被寄託於一絲絲頭髮間,形成了獨特的媽祖文化。
梳法形式
“媽祖髻”的形式美
自古湄洲島的生活習慣是男人出海捕魚,女人在家理事,所以為了祈禱媽祖保佑出海的親人平安歸來,在家裡守候的女人就梳起“媽祖髻”,希望得到媽祖的庇護,祝福親人一帆風順、平安歸來。
“媽祖髻”的梳法是非常複雜而精巧的,先把頭髮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再把中間部分梳到頭頂上,用長長的紅頭繩固定,盤一個圓圓的發笈,再用一根銀釵橫向穿過,起到固定發笈的作用,接下來是梳左右兩邊的鬢髮,鬆鬆地梳出弓起的造型,再用兩根波浪形的發卡固定,並將剩餘的頭髮攏於腦後,用5~10個小發卡統一固定起來,梳成船帆一樣的髻,然後在頭頂的圓笈上插一根大的縫衣針或銀針,針上墜著一條紅線,最後是在頭髮上點綴一些紅花來裝飾,使髮型更好看。“媽祖髻”整體造型從頭頂到後腦勺豎著一片扁扁的、如船帆似的髮髻。整個髮型全部由真頭髮梳成,用夾子別起來,船帆狀髮髻左右兩邊各別一根波浪形的發卡,代表船上搖櫓的船漿;頭頂上盤一個圓圓的發笈,代表船上的舵;一根紅頭繩盤在發笈里,代表船上纜繩;一根銀釵橫向穿過發笈,代表船上的錨;一根根的發卡和發繩則代表船上的零件;所有要件組合則代表整艘船,寓意一帆風順。可見小小的一個“媽祖髻”承載了湄州女子的萬千情感。
“帆髻示志”的傳說表明“媽祖髻”這個髮型是媽祖生前設計的。在她18歲那年,父母要為她張羅婚事,但媽祖矢志要拯救漁民,誓不出嫁,所以便把自己關在閨房裡三天三夜,盤好了“媽祖髻”,並告訴父母:髻為帆,針為錠,線為纜,她已心許大海,此生只想奉侍雙親,救護漁民,已願足矣。後人崇敬她,效仿她,以此髮型來紀念媽祖,也表示她們對海神的虔誠敬意。由此也可以看出“媽祖髻”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意義和象徵意義。
文化展示
媽祖髻的獨特美感,至今仍獨具魅力。湄洲島祖廟梳妝樓里,還保留一尊唯一一座沒有戴鳳冠霞帔的媽祖像,頭上梳的,就是媽祖髻。
而告別了傳統生產方式的湄洲姑娘們,媽祖髻在她們那大多也變成了純粹意思上的“象徵”。如今的年輕姑娘,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費時費力地去梳理這樣的髮式。不過到了媽祖誕辰等重大節日,姑娘頭上的風景立刻就復活起來,成為一種更特別的文化展示。
除媽祖髻以外,湄洲女還有一身特別的衣裝。俗語有云,“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保平安”,說的就是這一身裝束。姑娘們海藍色斜搭襟的中式上衣,代表的是漁家人賴以生存的大海的顏色。而下身的紅黑褲子,同樣是湄洲島“獨有”。
相傳媽祖喜愛紅色褲子,但因常年在海上救助漁民,褲子被海水打濕後遠遠看去就如黑色,而上半截未被打濕的部分還是紅色。久而久之,這身衣裝就演化成上紅下黑的款式,非常特別。
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媽祖髻的梳理,就是信俗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文化內涵
(1)生活性
從地理環境方面來說,湄洲灣東南臨台灣海峽,與寶島台灣遙遙相望,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對遊客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旅遊度假勝地。但是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卻並不總是充滿爛漫色彩,狂風、暴雨時有發生。人們風裡來,浪里去,長年累月漂在海上,驚險、災難常伴左右,一切生計都需要和大自然較量,無不冒著生命危險。他們沒有救生設備,得不到氣象訊息,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人定勝天”在這裡只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謊言,“世上最苦黃連樹,人間最苦海上人”,就是對漁民生活精闢的描述。
因此可想而知,每當男人們出海打魚時,家中的女人心中將會是如何的忐忑不安,但是她們又能做什麼呢?對於湄洲女而言,這小小的“媽祖髻”就是她們的感情寄託之一,她們把一生交給了自己的男人,也就相當於交給了大海,她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與那艘載著自己親人的漁船休戚相關。所以從細處看來,“媽祖髻”表現的就是湄洲女的生活,“媽祖髻”承載的就是她們的幸福。
(2)信仰性
從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上看,生活決定習俗,習俗決定信仰。在那個年代,艱辛的漁民面對大海的瞬息萬變是多么的無助與無望,而媽祖的所作所為又是多么的無私與高尚。無論是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還是預測天氣變化,告知船戶可否出航,再或是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遇難的漁舟、商船,她救急扶危,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可想而知,這樣的言行與品性在老百姓心目中不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嗎?除了讓人敬仰、尊崇,還有什麼呢。因此,媽祖在救人逝世後,大家都相信她是在湄洲島的湄嶼峰歸化升天,變成了海上女神,仍然在江河湖海保護人船的平安。
在湄洲女子的心中,媽祖就是她們最大的信仰,媽祖的福光庇佑她們在這方樂土上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媽祖生前設計的這種船帆式髮髻自然也成了後人效仿的對象,既表示了對媽祖的敬奉,也希望能得到媽祖的保護。
媽祖文化
“媽祖髻”是湄洲女特有的髮式,以其獨特的形式美,吸引著人們。它不但體現出湄洲女對媽祖信仰的無限尊奉,也深刻地表達出湄洲女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演變和創新,如今的“媽祖髻”蘊含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媽祖文化的物化載體之一,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促進媽祖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服裝服飾造型設計與服裝文化提供相關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