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前陳

媽前陳

榕城北處,瓜籽池之東,有一處地方,人稱“媽前陳”。如此稱謂,實足為奇,但一說明,也覺順理成章。原來,“媽前”是地方名,“陳”是姓氏。“媽前陳”就是媽宮前的陳姓一族。媽宮,就是媽祖廟。

媽祖,全稱為“天后聖母”,是一位女神,姓林名默。故凡姓林的人都稱她“聖姑”、“姑母”,其他姓氏的人則稱“聖母”、“媽祖”。建於北門的媽祖宮,規模之大,可與城隍廟匹敵。

媽祖是福建省湄州人,漁家女子,生於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性聰穎,心善良,平時樂於助人。她小有異秉,善知天氣變化,懂得藥性醫理,常為人預告出海捕魚吉凶,醫治奇症惡疾。還多次為地方祈雨,禳災,解除人間疾苦,像神話中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一樣,很受人們崇敬。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一天,告別家人,渡海至湄峰山上,羽化為神,年僅2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媽前陳
有關媽祖生平,傳說甚多,說她能呼風喚雨,能起死回生,能預知未來吉凶。死後還多次顯靈佑民。《辭海》注釋媽祖,有“顯靈海上保護船隻脫險”之事。總之,媽祖定是一位神奇人物,救苦救難的海上女神。不然決不會受到自宋至清歷朝不少皇帝的封贈,共有四十六道皇封聖旨。元朝至元時,封贈為“天妃”,清朝康熙皇帝封贈為“天后”。若無重大功績於世,怎會有這么多、這么崇高的皇封呢?
再從民間來看,幾乎到處都有天后宮,特別是南方沿海地區,凡有鄉村,必有天后宮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誕辰,十分隆重。現在澳、港、台一帶,祀奉天后女神,更為虔誠。媽祖生日,還專門到福建湄州媽祖出生地,恭請聖像到家鄉游神保平安,人們都尊為海上女神,若無公德與萬民,怎能獲如此殊榮?
回頭再說榕城的媽祖宮,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在南門外,一在北門外。因為榕城是水上城市,人貨運轉,多靠舟楫,行船人都盼望順風順水,一路平安,所以最崇敬天后神。大船上都設有媽祖神位,行船時香火不斷。榕城南北是兩條大河,南河水路上通棉湖、河婆,下可由汕頭出海;北河上通新亨、湯坑,下至曲溪、炮台、汕頭而出海。行船人除了於船上設媽祖神位外,還於碼頭附近合建媽祖廟。南門媽宮,原建於南滘出口河邊,後改為竹器廠,居民只得於南環城路東南,東門渡口,設天后聖母神壇奉祀。北門媽宮,原是棉湖糖業公會舊址。過去,棉湖盛產甘蔗土製的紅糖(俗稱烏糖),用淺水船運抵榕城北門集結,然後用大八槳船運銷上海、天津、東北及東南亞各地。故有個公會。到了明朝中期,公會改建為天后宮。清初有維修。乾隆年間,知縣劉業勤,再擴建大門、後樓,規模宏大,有點像揭陽學宮的皇宮式結構,至今保存完好,也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北門關帝廟一樣馳名。
由於有如此規模而且名氣重大的媽祖廟,故而居住在宮前一帶的陳氏一族,便稱“媽前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