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版本
現存《沈氏尊生書》本、乾隆三十九年刻本、《中國醫學大成》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簡介
沈金鰲(1717~1776)清代醫學家。字芊綠,號汲門,晚號尊生老人。無錫人。少舉孝廉,從華希閔、秦蕙田、顧楝高等學,博通經史,著有《尚書隨筆》等。中年後潛心醫學,遍讀仲景以下諸名家醫著。或論傷寒,或言雜病,或明脈法,或詳藥性,分門別戶,各有師承。因就平日所讀方書,研審其理,參互考訂,輯為《脈象統類》一卷、《諸病主脈詩》一卷、《雜病源流犀燭》三十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婦科玉尺》六卷、《幼科釋謎》六卷、《要藥分劑》十卷,共七種計七十二卷,總名《沈氏尊生書》(1773年)。此書包括藥物、脈象、傷寒、雜病、婦兒科等內容,廣輯前賢名論,採集各家之長,間附己意。內容賅博,論述精闢,為學者所宗,流傳較廣。
書評、序言
自序
尺者,劃分寸,量短長,取其準也。尺而以玉為之,分寸所劃,堅久不磨,尤準之準也。余竊思短長之數,必取準於尺,於物然,於病亦然,於婦女之病更無不然。何則?婦女深居閨房,則情不暢;婦女見地拘局,則識不開;婦女以身事人,則性多躁;婦女以色悅人,則心偏妒。稍有不遂,即為憂思;憂思之至,激為怨怒。不知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怨則氣沮,怒則氣上。血隨氣行,故氣逆而血亦逆,血氣乖爭,百疾於是乎作。及其疾作,又苦不自知。即或知之,而幽隱私曲,又不肯自達,且多掩蔽。於是其家一委之醫,醫一憑之脈。而此翕翕跳動之脈,欲藉以測婦女幽私,達婦女隱曲,毫釐千里,貽禍不小。豈非妄意揣度,而未知用玉尺以量之,且用玉尺以求得其準乎。昔者倉公診女子,知其欲男子不得,脈出魚際一寸,是以玉尺量準者也。古來如倉公之醫者不乏,亦皆量以玉尺而能準者。舉古人為法,求得其準焉。夫何幽隱私曲之不可達哉?雖然,言醫之書甚繁,其不能讀者無論已,有能讀者,苟非識精見卓,確有把持,將此紛紛聚訟者,何自援以為準。余故不憚參稽,著為婦科六卷,所言諸病,必按脈切症,要於的當,不失幽隱私曲之所在。摘錄前人之語及方,悉皆至精至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當,盡之分寸,庶幾如玉所劃,堅久不磨。取以量婦女病,應無不得其準之準者歟。
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無錫沈金鰲自書
章節目錄
卷一
月經
卷二
胎前
治胎前病方
秦氏世傳逐月養胎方
卷三
小產
治小產病方
臨產
治臨產病方
附前人治臨產效方
卷四
產後
治產後病方
卷五
帶下
治帶下病方
崩漏
治崩漏病方
附錄前人治臨產效方
卷六
婦女雜病
治婦女雜病方
附錄前人效方
內容簡介
卷一為求嗣、月經;卷二為胎前;卷三為小產、臨產;卷四為產後;卷五為帶下、崩漏;卷六為婦女雜病,共分列病證九篇。每篇先列總論,次述脈法,再次逐一分論治證,最後載錄方劑,以備臨證採用。本書對脈診甚為重視,每篇皆立脈法一項,集《內經》、《難經》、《脈經》及各名家脈論,著重闡述婦人諸疾的脈象,選錄的方劑均屬前人有效之良方,正如沈氏所說:“所言至精而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當一尺之分寸,庶幾如玉所畫,堅久不磨,取以量婦女病,應無不得其準之準者歟?”書中對孕育之法及帶下的病因病機、證治等有獨到的見解。如求嗣篇提出,養精之法有五:一須寡慾,二須節勞,三須息怒,四須戒酒,五須慎味。養血之法,莫先於調經,蓋經不調,則血氣乘爭,不能成孕。而孕育之時機,婦人“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時”,這種見解,頗合實際。又如帶下篇,先論帶下之因,一因之虛,二因胃中濕熱及痰,三因傷於五臟,四因風寒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而下;然後根據不同證情,予以施治。以“因傷五臟”為例:有郁傷肝而成帶證者、因脾腎虛而成帶證者、因脾虛而成帶證者、因心脾受損而成帶證者、肺熱血不歸經而患帶證者諸辨,以及脾虛用六君子湯、腎虛用內金鹿茸丸、心脾兩虛用歸脾湯等治法,論理透徹,施治得宜。
影響評價
本書問世後屢經翻刻,流傳較廣,對臨床治療婦科疾病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