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二十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二十》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二十
  • 創作年代:東漢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仲景
  • 作品出處:《金匱要略》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二十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方見利中)。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症痼害。
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後斷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當下其症,桂枝獲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方未見)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乾薑一兩,胡氏治婦人胞動,無乾薑)
芎窮二兩 阿膠二兩 甘草二兩 艾葉三兩 當歸三兩 芍藥四兩 乾地黃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婦人懷娠,腹中休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澤瀉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兩)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一兩 人參一兩 半夏二兩
右三昧,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九,日三服。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歸母苦參九主之。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男子加滑石半兩)
當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
右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方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窮各一斤 白朮半斤
右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白朮散方(見《外台》)
白朮 芎窮 蜀椒三分(去汗) 牡蠣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窮;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見《玉函》)

作者簡介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