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鴻溝,是指在美國,有兩套完全不同的家庭體系,即結了婚的高學歷人士組成的家庭,以及文化較低的單身家庭。2014年,美國成年人口中單身比例首次超過結婚人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衝進圍城”了無興致,而單身貴族則活得越來越精彩。家庭生活往往在新生兒的降臨變得柴米油鹽,單身的生活卻沒有約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婚姻鴻溝
- 適用領域:婚姻
形成原因,單身現象,生活方式,
形成原因
婚姻鴻溝過去十年中(2015年之前),美國同居並養育孩子的“非婚家庭”增加了10倍,其中大部分屬於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而且他們的同居關係往往沒有已婚夫婦穩定持久。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與公共關係學教授安德魯·徹林指出,念過大學的人結婚會晚些,但最終更多人會結婚,而且往往等結婚後才要孩子,然而美國的年輕成年人一半以上僅有高中學歷而非大學學歷。據皮尤調查中心的數據,2012年,年齡在35歲至39歲之間、擁有學士學位者的群體中,81%都有過婚姻經歷,這個比例和2000年相比幾乎沒變。而同一年齡段中,學歷低於大學者結過婚的比例為73%,比2000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
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受教育程度和經濟狀況密切相關。沒大學文憑的人,就業機會和獲取穩定經濟來源的渠道相對少得多,很多人因此“結不起婚”。調查發現,很多低收入女性意識到,嫁給一個學歷不高的男人對建立穩定家庭關係並無好處,反而有壞處。
這就造成一道“婚姻鴻溝”:收入較高的人會等到擁有更高的教育水準、事業更成功的時候再結婚,對象也往往是事業上較為成功的人士,因此關係也更穩固:大學學歷以上的人群離婚率為25%,而大學以下學歷者離婚率將近50%。這樣的夫婦養出的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教育和財政資本。
單身現象
婚姻鴻溝2014年美國成人中非婚姻狀態的人數首次超過已婚者;有31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約占人口的七分之一,1950年這個數字是400萬,獨居者大多數集中在城市中心。
這一年,近一半的新生兒由單身母親生育;同住一屋檐下、共同養育孩子卻沒結婚的伴侶比1950年的數字增加了兩倍;從沒結過婚的美國成年人占人口總數20%,創歷史之最。
這些數據可能會驚嚇到“老古董們”,但對新生代來說卻再正常不過了。皮尤調查中心的民調顯示,美國的“千禧一代”(1985年-1995年出生)中只有三成認為擁有幸福婚姻是“人生最重要事情之一”。1997年,皮尤的同一項調查中,“X一代”(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出生者)中有47%贊同此觀點,比例之低當時已經頗讓當時的保守人士震驚了。2010年,皮尤的調查還顯示,有40%的美國人竟表示“婚姻開始變得過時了”。
紐約大學社會學家埃里克·克萊嫩貝格認為,婚姻觀念的轉變意味著美國社會正經歷“60年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對這種變化,社會學家還沒來得及給它一個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影響的不僅僅是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關係,還將對住房市場、醫療保健政策、育兒理念到教會發展等各個領域帶來衝擊。它同時也映射著現今美國社會觀念的多元、階層的分隔和社群結構的變化。
生活方式
1950年,78%的美國家庭以一對夫婦為中心;2011年,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顯示,這種家庭結構的代表比例已降為48%。2014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說明,16歲以上成年人中50.2%、總計1.246億的人為非婚狀態,而在1976年,該比例僅為37.4%。
單身人口比例的增加,當然不能簡單理解為“不想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有一個重要因素必須考慮,就是美國人結婚的年齡比過去大大推遲了。1960年,女性初婚平均年齡為20歲,男性為22歲;到今天,初婚年齡已推至女27歲和男29歲。這就是說,固然未婚人數是增多了,但這些人不一定會保持單身到最後。
推遲結婚的現象背後,蘊含著美國社會文化一個巨大的變化,尤其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言,“晚一點結婚”帶來了一種新的人生階段,社會學家稱之為“萌芽中的成年期”或“延遲的青春期”。在這個階段,人們專注於發展事業和充實自我:他們會經常外出就餐,每天加班到很晚,建立一個親密的朋友圈,一起做各種活動。
雖然有些社會學家也曾對此表達過憂慮,嫌棄今天的美國青年普遍不夠“成熟”,但也有一些學者指出,這個“不想長大”的成年人群體恰好彌補了當今社會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缺失,即社區文化的衰退。
從丹佛、底特律到波士頓,有良好教育背景、經濟獨立的單身貴族們入住各工業城市中心的公寓,成為消費主力,加入各種體育俱樂部、文化機構、社區協作組織和志願者團隊,為重振城市中心的經濟信心和文化活力貢獻不少。
和傳統觀念相反,已婚人士整體而言並不比單身者更健康更幸福,而今天的社區中,單身者往往是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這是因為,“人們結婚後,和朋友、親屬和社區鄰居的接觸就變少了”,即使已婚無孩的人士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單身人士會意識到自己沒有配偶也能享受生活,人們過去覺得結婚之前的單身時間是一段原地踏步的歷程,實際並非如此,它是至關重要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