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姓

此處的“婚”字做姓氏用,原先是官職名稱,後人以此為姓,是一種古老的姓氏,現存人口比較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婚姓
  • 拼音:hūn
  • 注音:ㄏㄨㄣ
  • 類型:文化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遷徙分布,

基本介紹

婚(閽)[婚、昏、閽,讀音作hūn(ㄏㄨㄣ)]
婚姓
婚字的字形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王室婚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商、周時期,負責掌管王族子女婚姻的官員原稱“卜婚使”,婚姻要由貴族和民眾都十分尊崇的卜者通過占卜來決定。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簡稱這類專職從事“卜婚”的卜者為“婚使”。“婚使”專門負責為王室貴胄擇選妻室婚配,“姻使”專門負責為王室貴胄擇選婿室婚配。在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大都設定有“婚使”,大多專職從事出於政治紐帶目的的婚姻組織。在典籍《爾雅·釋親》中有關於該官職的注釋,並按原始氏族社會組織關係解釋為:婦之黨為婚,婿之黨為姻。這就是一直延續到今天統稱的“婚姻”。
在“婚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婚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王族宮廷門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西周時期,有“閽人”一職,多由戴罪受刑罰之臣承當。一般地,罪臣所受之刑罰有兩種:一為“刑”,即割去睪丸,為斷嗣之最重懲罰,亦稱“宮刑”,後演變為宦官;二為“墨”,即在面額上刺刻懲戒字樣並塗以濃墨,亦稱“黥刑”,在典籍《周禮·司刑》中記載:“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為肉體折磨與精神摧殘的雙重重刑。“閽人”最初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宮門的開閉,即所謂門官。“閽人”的後代子孫稱“閽民”,因以為姓氏,稱閽氏,後有子孫因嫌其字不雅,有改為婚氏、琿氏者。
到元朝時期,改以受過宮刑的官員充任“閽人”之職,當時凡職守宮門開閉之官,皆為宦官,即太監。再後來,對普通的守門小官亦稱為“閽人”、“閽侍”、“閽寺”、“晨門”等。

遷徙分布

婚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五百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如今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