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渦旋

婆羅渦旋是一種由冷涌激發的渦旋,常給新馬地區帶來強降雨。婆羅渦旋有時可以轉化為熱帶氣旋(如2001年第26號颱風畫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婆羅渦旋
  • 外文名:Borneo vortex
  • 別名:婆羅州渦旋
  • 形成原因:地形摩擦和地轉偏向力作用
  • 類型:大氣渦旋
  • 形成地區:婆羅洲以北的南海南部海面
形成機制,形成過程,地形摩擦的作用,科里奧利力的作用,

形成機制

南沙群島以南,南海海面越往南就變得越窄,兩側被馬來半島加里曼丹島壓縮,海面恍如一個倒三角。眾所周知,海面的摩擦係數要較陸地低得多,故而當冬季風灌入南海南部時,東北風在中南半島崎嶇不平的陸地上會減速,使得強風區自西沙群島向西南方向延伸,經過金三角以南抵達馬來半島南端。相對而言,加里曼丹島沿岸的東北風卻弱得多。
隨著東北季風跨越赤道,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方向會反轉,故而跨赤道東北風開始轉向,偏西分量愈發加大,最終使得加里曼丹島南部出現明顯的西北風。這么一來,加里曼丹島西北部沿岸(又稱婆羅洲)就在強大的水平風切變的作用下出現一個準靜止、半閉合的氣旋性環流。這個氣旋環流內經常有大量的對流活動出現,伴有明顯日際變化,並經常在隨著冷涌加強、減弱的步伐而起舞。
婆羅渦旋

形成過程

婆羅渦旋的形成過程有兩種說法,分別為科里奧利力的作用和地形摩擦的作用兩種。

地形摩擦的作用

首先,冷涌帶來的東北風在南海爆發,激發大片對流。
婆羅渦旋
然後東北風達到南海南部,一部分東北風受加里曼丹島的影響,速度減慢。
婆羅渦旋
最後海上的東北風到達馬來半島,折回加里曼丹島
婆羅渦旋
婆羅渦旋就這樣形成了
南海地圖南海地圖
其實也不難理解,想像一下,有一個倒三角形的水槽,冷涌就是流水,由右上方衝下,碰到左邊的槽壁就折往右邊,碰到右邊的槽壁有折往上邊,碰到衝下來的水流就又折往左邊,如此循環,只要水流不停,裡面的漩渦就不會停。再把水槽換成南海,馬來半島想像成左壁,加里曼丹島想像成右壁,冷涌想像成水流,這就是地形摩擦的作用。
水槽水槽

科里奧利力的作用

與摩擦作用一樣,只不過東北風是越過了赤道,科里奧利力的方向改變,折回南海,形成婆羅渦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