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雲豹(學名:Neofelis diardi borneensis):是馬來雲豹的一個亞種,頭體長61-106厘米、尾長55-91厘米;體重16-23千克。馬來雲豹的皮毛顏色比較暗,具灰色或灰黃色的毛皮和較小的雲狀紋,這些斑紋的橢圓形部分邊緣黑色,四肢和腹部都有黑色的大橢圓形紋,頸背部明顯標有兩道黑色條紋。尾巴通常相當於體長,並有黑色環紋。
主要棲息於婆羅洲的低地熱帶雨林,伐木森林和油棕種植園周邊地區。獨居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才聚集在一起。善攀爬,能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通常白天在樹上睡眠,晨昏和夜晚活動,在晚上異常活躍。是肉食性動物。捕殺各種陸生和樹棲獵物,包括猴子、鹿、野豬、果子狸、魚和豪豬。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婆羅洲雲豹是馬來雲豹的2個亞種之一。是婆羅洲島最大的食肉動物,大小與小型美洲獅相當,頭體長61-106厘米、尾長55-91厘米;體重16-23千克。外形以及體表的花紋都與亞洲其他地方地方雲豹相似,只是體表的斑紋的色彩要暗很多,其犬齒長度相對於體型來說,居貓科動物之首。據科學家對比後發現,基於外部形態的對比,科學家發現婆羅洲雲豹皮毛顏色要比大陸雲豹更深更暗,身上的雲狀斑紋比大陸雲豹小些,並出現了雙背脊線。而大陸雲豹的雲狀斑紋較大(其中尼泊爾雲豹斑塊最大),但在斑紋內斑點較少,毛色比婆羅洲雲豹更加亮麗,雙背脊線不連貫。
生活習性
主要生活在婆羅洲沿海地區及內陸高山,在密林低洼地帶和山地雨林地帶。獨居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才聚集在一起。善攀爬,能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通常白天在樹上睡眠,晨昏和夜晚活動,在晚上異常活躍。具有敏銳的視力以及良好的嗅覺和聽覺。會通過撓抓樹木、噴灑尿液、刮蹭等行為來標記它的地盤。有著靈敏的觸鬚,用以檢測觸覺信息,尤其是在晚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洲和加里曼丹,馬來西亞東部(沙巴,沙撈越)。
保護級別
該物種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沙巴、沙撈越和汶萊獲得國家保護,也在沿著蘇門答臘山脊的大多數保護區以及婆羅洲的大多數保護區得到保護。 然而,鑒於該物種範圍內的棲息地喪失的嚴重性以及正在發生的非法狩獵,迫切需要採取更多的保護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