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姐坑

婆姐坑

地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陽埠鄉木柵村西北部,是隸屬於木柵村的一個村民小組。東接銅鑼丘組,西臨龍形上組,南靠木柵村委員會,北與黃沙村杉山排組緊鄰。距木柵村村委1公里,距黃沙村村委2.5公里。該村民小組有200年歷史,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該村民小組全部姓陳,屬於贛南客家民系,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該小組群山環抱,綠樹成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生態保持十分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婆姐坑
  • 外文名:po jie keng
  • 所在城市:贛州市
  • 所在區縣:江西省贛州市贛縣
  • 戶數:約20戶
  • 人口:約150人
  • 美食:腐竹、燙皮、黃元米果、米酒等
  • 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語言:贛南客家語
由來,行政信息,自然環境,交通概況,經濟狀況,習俗,節日,太公出巡,龍王廟會,

由來

婆姐坑小組入口拜土地公處的河邊原來有一塊大石頭像一隻母豬,聽老一輩人說原先叫豬婆坑,後反過來諧音讀做婆姐坑。200年前(清嘉慶年間),陳氏祖先從黃沙村遷徙而來,落葉生根,代代相傳。
婆姐坑

行政信息

所在省份:江西省
所在地市:贛州市
所在區縣:江西省贛州市贛縣
詳細地址:陽埠鄉木柵村
郵政編碼:341114
行政區劃代碼:360721
長途電話區號:0797
所屬行政機構:贛縣陽埠鄉木柵村村民委員會[1]

自然環境

婆姐坑屬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群山環繞,全小組最高峰為大山腦。小組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空氣含氧量極高。村口有樹齡達500年左右的楓樹、松樹、樟樹等幾十棵,在整個陽埠鄉也極為罕見。該地森林覆蓋面積甚廣,盛產各種樹木,如杉樹、松樹、楓樹、樟樹等;且盛產毛竹,擁有大片大片竹林,可用於製作掃帚、糞箕、簸箕等農用品。該小組還種植有一定面積的油茶樹,可以製作純正茶油,純茶油經濟價值很高,但是產量比較低。該地經探明還有一定儲量的稀土資源。
婆姐坑
婆姐坑

交通概況

婆姐坑由於地處贛南山區偏遠地帶,交通不大便利,有通向陽埠鄉圩上、南康龍回李村村以及通往木柵村委的土路,車輛可以行駛但比較困難。居民主要交通工具是機車、腳踏車,只有個別農民生活條件提高了從而買了私家車。大部分農民出行都靠騎機車,或者步行至黃沙村再坐農村班車出行。

經濟狀況

婆姐坑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水分充足,主要種植水稻;其他還種植有柑橘、臍橙、油菜、花生、西瓜、李子、茶樹、香蕉、番薯、柿子、柚子、金桔、辣椒等。由於處於丘陵地帶,山區較多,缺少大部分廣闊的可用農田,無法實行大面積機器作業進行耕種,所產的農作物也只能滿足農民自己所需,達到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婆姐坑山地土質有著典型的贛南酸性紅土壤特性,第四紀紅壤為主,土質偏酸,有機質含量較低的特點;此外還有千枚岩風化毋質紅壤土,土層深厚達1米多深,疏鬆透氣,土中更含多種微量稀土元素特別適合贛南臍橙生長。村民還養殖有雞、鴨、豬、牛等牲口,但因為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高。婆姐坑還盛產腐竹,村民大部分都熟練掌握陽埠腐竹的加工工藝,自清朝以來,腐竹一直以來都是婆姐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近些年由於外出務工機會增多,且腐竹加工十分辛苦,現在只有少部分村民還留在家裡做腐竹,大部村民的經濟收入靠外出務工。
風俗

習俗

節日

春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臘月最後一天為除夕,然後吃團圓飯;除夕夜零點去祠堂打爆竹上香迎接新年;初一早上早餐吃齋飯,一般吃黃元米果;初一晚上零點過後開始殺雞以待大年初二一早去拜“石年”;初二遠嫁的閨女將和女婿將回娘家上門拜訪,同時初二開始可以出門走親戚串門了;正月十五為元宵。
清明節:吃米果,主要流行吃“艾米果”,有點像餃子,有各種菜餡。
端午節:一般是吃粽子。
七月半:俗稱“鬼節”,有的地方過十三,也有過十四、十五、十六的,一般會殺鴨子吃,然後燒紙錢給先人!
中秋節:此時已有很多水果了,吃柚子、橘子,月餅。

太公出巡

太公出巡是一種客家文化,據家裡老人說婆姐坑的根在黃沙村,陽埠鄉其他村村民大部分從黃沙村遷徙出去的,因此總祠堂在黃沙村,祠堂里現供奉著陳氏祖先。每三年舉行一次“太公出巡”,屆時將抬著陳氏祖先“太公像” 抬往各個村小組以待敬拜。

龍王廟會

首先是將“太公像”抬往陽埠圩許屋村的龍王廟,那時將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去往那裡拜太公,然後祈福,希望能保全家平安、生活紅火,然後將各姓氏祖先像抬往各個對應姓氏的村莊以待敬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