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白話短篇擬話本小說集。全16卷。署“玉山草亭老人編次。葺城自怡軒主人評”,卷首有自怡軒主人序。草亭老人即《南北史演義》作者杜綱,字草亭。江蘇崑山人。自怡軒主人即許寶善,字穆堂,曾評訂《南北史演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娛目醒心編
- 內容:崑山一帶明朝至清初的軼聞瑣事
- 簡介:清朝白話短篇擬話本小說集
- 編次:草亭老人
清代白話短篇擬話本小說集。全16卷。署“玉山草亭老人編次。葺城自怡軒主人評”,卷首有自怡軒主人序。草亭老人即《南北史演義》作者杜綱,字草亭。江蘇崑山人。自怡軒主人即許寶善,字穆堂,曾評訂《南北史演義》。
《娛目醒心編》原刊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每卷分2回或者3回,故事占有1回以上篇幅者計有 23則,但卷目除卷四、卷九外均只標明一則故事的內容。...
“凌通”是指訊息來得快;來源廣。《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線索卻自通靈。”靈驗。《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說來...
《娛目醒心編》卷十四第一回:“保全拜謝過,便捆了一千一百匹絹趕到蠻界,尋個熟蠻通話,將所餘百匹絹盡數把來使費。”2.通電話。錢鐘書《圍城》三:“她...
《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線索卻自通靈。”4、靈驗。 《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說來句句盡通靈。”5...
《娛目醒心編》卷十四第二回:“一路孤孤淒淒,除幾個退運家丁外,並無一人與他患難周旋。” [1-2] 參考資料 1. 退運 .漢典[引用日期2015-10-12] 2. ...
指男子漢如有志向,不受地域的限制。 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七:“丈夫志在四方,大事正多,溫柔鄉何足...
。《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線索卻自通靈。”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圓常無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
又有《娛目醒心編》十六卷,共三十九回,每卷演一故事,《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並傳於世。本名 杜綱 字號 草亭 主要作品 《南史演義》 籍貫 江蘇崑山...
娛目醒心編 西湖拾遺 二奇合傳 今古奇聞 其他偽本 跋 又跋 西廂記的本來面目 盛世新聲與詞林摘艷 失書記 劫中得書記 新序 序 離騷圖 童痴二弄山歌 古今女...
《娛目醒心編》卷三第二回:“二人依允,便去查明欠數,連名具呈。”2.猶齊名。明馮夢龍《情史·情緣·單飛英》:“有李英者,本與春娘連名,其樂色皆春娘教...
4、《娛目醒心編》卷八:“皇天有眼,鬼使神差,從小小女子口中把實情供出, 張女 的大寃,不怕不伸了!”5、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正是呢,這...
【餓老鷹想吃天鵝肉】比喻痴心妄想。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七:“餓老鷹想吃天鵝肉,未知有福分消受沒有。” ...
自撰專集以《五色石》、《八洞天》、《二刻醒世恆言》、《娛目醒心編》為代表。它們成就不高,說教的味道較濃,反映了白話短篇小說走下坡路的趨勢。白話長篇...
許寶善於《娛目醒心編》之序中稱杜綱“讀書識道理,老不得志,著書自娛”。據《南史演義》的“凡例”,杜綱有感於古之演義,前有《東西晉演義》,後有《隋唐...
·連衿》:“《爾雅》:‘兩壻相謂曰亞。’注云:‘今江 東人呼為僚壻’……《嬾真子》録雲:‘江 北人呼連裌,又呼連衿也。’”《娛目醒心編》卷十二第...
“運退遭人棄,時來得意多”出自清·杜綱《娛目醒心編》,意思是倒運時遭到別人拋棄,走運時盡遇到如意的事。...
和尚道士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比喻到處撈取好處。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一一:“從來說道:僧道吃十方。他要吃起二十四方來。” ...
《醒世恆言》二六:“已死二十多日的人,要他依舊又活轉來……莫道無神定...清·杜綱《娛目醒心編》八:“‘莫道無神卻有神。’此是天意使他敗露。” ...
掙得:盡力修得。指上代修行得好,下代才會好。 《苟子·君子》:“是以為善者勸,為不善者沮。……先祖當賢,後子孫必顯。”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三:“...
慷慨激昂地獻出生命比較容易,沉著鎮靜地為正義而犧牲則比較困難。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四:“古人云:“噱慨捐軀易,從容就義難。’女子而能從容就義,豈非可...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一二:“一絲為定,終身不改,婚事如何賴得?” [1] 參考資料 1. 張魯原編著,中華古諺語大辭典,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0,第341頁 ...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七:“古語云:‘施德不望報。”’ [1] 參考資料 1. 張魯原編著.中華古諺語大辭典: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0:第252頁 ...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七:“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各精。’不若挑選精銳,另找一人。日夕訓練,厚其賞給。與同甘苦,臨陣之際,自能奮勇當先,一以當百,庶幾...
心頭善良比好的墳地更重要。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一O:“要知地理何嘗不有,總憑心地為主。古人云:‘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清·尹會一《撫豫條教》三...
比喻剛到一個地方,不知道具體情況。 清·杜綱《娛目醒心編》八:“俗語說得好:新來晚到,不知茅坑井灶。拜了一回,全不知這些人是丈夫何等親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