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谷

葉甫圖申科的《娘子谷》寫於60年代初,是一篇歷史題材的敘事抒情詩。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聲疾呼”派詩人創作了不少歷史題材,戰爭題材的敘事性詩歌。這和當時蘇聯社會政治生活的變革所引起的人們對於歷史的反思是相一致的。《娘子谷》在這類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不少其它詩作一樣受反個人崇拜的影響,突出“普通人”的主題。詩歌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期間德國納粹在烏克蘭首府基輔郊外一個峽谷——娘子谷殺害近9600名猶太人這史實為素材,控訴和聲討廠法西斯暴行;鞭撻了排猶反猶的狹隘民族主義偏見;對猶太民族歷來蒙受的不公正遭遇報以極大同情。這首90多行的長詩發表後曾引起蘇聯國內外的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娘子谷
  • 類別:詩歌
  • 作者:葉甫圖申科
  • 寫於:60年代初
詩歌原文,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娘子谷上野草颯颯響,
樹木好似法官,威嚴陰森。
這裡一切都在無聲地叫喊,
我摘下帽子,
我感覺我的頭髮慢慢白了,
我自己就像一片無聲的叫喊,
在這千千萬萬被埋葬的人頭上迴旋。
我,是被槍殺在這裡的每一個老人,
我,是被槍殺在這裡的每一個嬰孩。
我無論如何不能把這事忘懷!
當世界上最後一個反猶分子永遠被埋葬,
讓《國際歌》唱得更嘹亮,
我的血液里沒有猶丸太血液,
但我深深憎恨一切反猶分子,
象猶太人一樣。
因此,我是真正的俄羅斯人。

詩歌賞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分前後兩部分。詩歌開宗明義,說“娘子谷沒有紀念碑,懸崖絕壁就是簡陋的墓碑。”這象是說,猶太人世世代代的遭受著歧視,遭受著苦難但無人述說,無人記載,無人知曉。深受震動詩人面對這無字的墓碑,覺得“我”就是那篇關於猶太人的碑文,覺得“我”就是猶太民族的歷史。所以詩人寫道:“猶太民族有多大年紀,今天我也多大年歲。”接著詩人用大幅度跳躍的方式敘述了古老猶太民族的苦難,細緻描寫了他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控訴了統治階級對他們長期以來的民族壓迫。抒情了人公時而覺得“我”是古遠的猶太人猶大”,在古埃及“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而覺得“我”是19世紀猶太法國軍官德萊福斯,市儈和世俗使得“我被迫害、受屈辱”;時而覺得“我”是波蘭別洛斯托克的猶太小孩,“皮靴把我踢倒,我反抗無力”;時而覺得我是安那,弗蘭克,一個冰清玉潔的少女,“我要愛”但卻沒有自由的愛的權力。
從古到今,從埃及到法國、波蘭,甚至到蘇聯,到處都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在這種偏見的包圍中,猶太人受盡了世間的屈辱。在這部分內容中,詩人飽含人道主義正義感。做了猶太民族渴望民族平等的代言人。接下去是詩歌的另一部分內容。“娘子谷上野草颯颯響,樹木好似法官威嚴陰森”,“這裡的一切都在無聲地叫喊”。這裡有近萬名猶太人在法西斯屠刀下做了種族歧視、民族壓迫的犧牲品。這叫喊是伸冤,是控訴,是對是非曲直,對法西斯暴行的判決,是伸張正義要求平等的呼聲。詩人說,“我”自己就是一片這樣的叫喊——“我無論如何/不能把這事忘懷, /當世界上最後一個反猶分子/永遠被埋葬, /讓《國際歌》唱得更嘹亮。”
這表現了詩人對法西斯殘暴、對反猶情緒的憎惡,表明了詩人反對民族壓迫、消火種族歧視的國際主義盡想,寄託了詩人願望:沒有反猶分子,各民族間自由平等友愛的理想。
《娘子谷》的寫作特點主要是利用聯想的跳躍性,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納進跨越世紀、互不相干的歷史事件,使它們在表現共同主題過程中得到有機統一。在寫作形式上詩人採用階梯句式,用以加強語氣上的抑揚頓挫,帶有詩人自己說的學習。馬雅可夫斯基的痕跡。此外,這首詩具有較強的敘事性,但由於詩人本意並不是講述故事而是通過歷史事件抒發自己的感想,所以詩中的敘事是為抒情,說理服務的。這首詩的語言有隨著內容變化而變化感情色彩的特點。敘事時語情沉著,抒情時語高.激烈直率,充滿理性。

作者簡介

葉甫根尼,阿列克山德羅維奇·葉甫圖申科(EBreHHHAneKcaHⅡpOBHq EBTyrueHKO, 1933-): 蘇聯當代著名詩人,“大聲疾呼派”代表。生於西伯利亞。早年曾在集體農莊和地質勘探隊工作,50年代初在高爾基文學院學習。他的詩歌關注社會政治生活,思想活躍,堪稱史達林逝世和蘇共20大後蘇聯人民精神生活的縮影。他17歲開始發表詩作,早期模仿馬雅科夫斯基和基爾尚諾夫,後日臻成熟,綜合馬雅科夫斯基,勃洛克、葉賽寧和帕斯捷爾納克的某些特點,鹹一家詩風。至今他已出版了近鉗本詩集,是蘇聯當代文學中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