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地貌,建築風格,歷史沿革,傳說,籌建,旅遊,地圖信息,
地理地貌
南宋未年為抗擊蒙軍侵襲,當地民眾在鳳凰山上修築城堡,居山為寨,“鳳凰寨”由此得名。距今770多年的“鳳凰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鳳凰古寨”。古寨建有七個寨門,均由條石依山築成,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陣。寨的最高處建有寺廟,名為“鳳凰寺”,挺拔於深溝台地的威遠穹窿地貌之中。
在900餘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奇觀中,有300多座秀美的方山台地、80多處軍事古寨、50多條幽深峽谷、20多個寧靜湖泊、60多萬畝森林,組成的一道道麗質佳景,滌人心扉,撩人心魄。因其特殊的氣候、繁茂的森林,被稱為“紅盆中之綠島、熱盆中之涼台”。
寨的最高處建有寺廟,名為“鳳凰寺”,挺拔於深溝台地的威遠穹窿地貌之中。由於時代變遷,鳳凰古寨上的古寺已經風蝕破廢,但鳳凰古寨的雄、險、秀、奇風貌尚存。
建築風格
在鳳凰古寨原址重修“鳳凰古寺”,完全按照古典建築的風格修建,禪宗煙火再次點燃。鳳凰古寨游旅開發,在回歸自然,弘揚古典文化的同時,還融入了現代園林設計,呈現給遊客的是古文化與現代文化緊密融合的綜合性景觀。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威遠縣隸屬榮州。榮州於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升為紹熙府,理宗端平元年(1234)元軍(即蒙古軍)攻蜀,端平三年(1236)紹熙府治遷鴻鶴鎮(今自貢自流井鴻鶴壩),理宗寶佑六年(1258)紹熙府廢(元軍將領紐璘於寶佑六年破簡州、資州,紹熙府亦破而廢)。理宗淳佑二年(1242),時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事,負責四川防務,提出“兵民共建,耕戰結合,設險以制騎”的防禦策略,各地紛紛依山為壘,據險設防,修築寨堡,建立並形成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山城防禦體系。後稱“余階防禦體系”。威遠的鳳凰寨、向家寨、高頂寨等抗蒙遺址便在南宋時期形成。
傳說
“鳳凰古寨”的傳說故事頗多。據當地村民講述,在修建“鳳凰古寨”寨門時,同時修建了七龕土地菩薩,在山上埋藏七缸白銀,如果找到了七座寨門和七龕土地菩薩,就能找到七缸白銀,由此引來了不少的尋寶者前來鳳凰古寨尋寶。七座寨門容易找到,可七龕土地菩薩只找到了六龕,第七龕土地菩薩自今都還沒有人找到,這七缸白銀自今還留在山上。如今開發鳳凰古寨旅遊,也為遊客提供了尋找藏寶的機會。相信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山上的七缸白銀一定會找到。
籌建
招商引資合作開發打造的旅遊景區,恢復重建了鳳凰古寨,建起了餐飲住宿樓、閱景樓、環山公路等一系列旅遊設施。很快,還將修建環山游道、會議中心、療養公寓、關馬溝水庫,開展垂釣、狩獵、水上娛樂等旅遊項目,把鳳凰古寨打造成集宗教、休閒、度假觀光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旅遊
走進鳳凰古寨,就被氣勢恢宏的古建築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傾倒。四周眺望,群山環抱,青山掩映,穹窿地面美景盡收眼底。現已有不少遊客前往觀光旅遊,一睹“鳳凰古寨”之新貌。古寨開門迎客當天,2萬餘名觀光者到古寨遊覽。在鳳凰古寨廣場進行的威遠縣非物質文化民俗表演和閱景閣下 “穹窿風光”書畫攝影展和旅遊商品展銷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越溪鎮海潮村三鳳路鳳凰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