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大衛·羅斯

威廉·大衛·羅斯

威廉·大衛·羅斯(1877-1971)。英國哲學家、倫理學家,其在規範倫理學與亞里士多德研究領域均有較突出的貢獻。他以一種新穎的思路為規範倫理學的義務論理論開闢了一條不同於康德主義的多元論進路,為當代倫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論範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大衛·羅斯
  • 外文名:William David Ross 
  • 國籍英國 
  • 出生日期:1877年4月15日 
  • 逝世日期:1971年5月5日 
  • 職業:哲學家、倫理學家 
  • 代表作品正當與善
人物經歷,主要觀點,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後世影響,

人物經歷

1877年4月15日,威廉·大衛·羅斯出生於蘇格蘭瑟索,其父約翰·羅斯是王宮學院的校長。他生命中前六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印度南部度過的。
1895年,羅斯以一等榮譽的成績畢業,主修古典文學。隨後,他進入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1898年獲得古典榮譽課程一等獎,1900年獲得人文文學一等獎。隨後,他被任命為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的講師,同時他通過考試被選為默頓學院的研究員。1902年,當他被選為奧里爾學院的哲學導師和研究員時,他放棄了後者,他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29年。1915年,羅斯參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是軍需部的副助理秘書,軍銜為少校。他離開軍隊時獲得了OBE勳章。戰後,他仍在公共服務領域兼職工作了一段時間;由於他的努力,他在1938年被授予KBE勳章。
從1923年到1928年,當約翰-亞歷山大-斯圖爾特生病時,他是懷特的道德哲學副教授。當這個職位在1927年空缺時,羅斯謝絕了參選的請求,因為(除其他原因外)他認為他的同事H. A. Prichard是更好的道德哲學家(以及更好的 "一般哲學家"),而他更喜歡 "研究形上學,古代和當代的"(Clark 1971, 534)。兩年後,即1929年,他成為奧里爾學院的教務長,他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47年退休。

主要觀點

元倫理學

作為一個直覺主義者與非自然主義者,羅斯既繼承了英國倫理學的直覺主義傳統又接受了摩爾的非自然主義理論。
羅斯認為,道德屬性屬於一種非自然屬性,是不能被還原為自然屬性的。有些道德命題的真是不言自明的,“接受過良好教育並具有充足理性的人”經過反思就可以認識到它。

規範倫理學

羅斯對規範倫理學的貢獻主要在於他提出了一種不同於康德式一元論的多元主義義務論
他認為,倫理價值應該是多元的,即有多種不同的道德原則,且彼此不可通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做的有關於道德的抉擇應該是這些原則經過協調與平衡後的結果。
威廉·大衛·羅斯
《正當與善》中譯本封面
羅斯把生活中的道德義務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初始義務與實際義務。
初始義務就是那些不言自明的道德原則,他認為最基礎的義務共有五種,即忠誠、感恩、賠償、行善、不傷害,其他的義務都是由這些義務組合或衍生而來。比如,遵守國家法律的義務就是由忠誠與感恩的義務衍生而來。
而實際義務就是把這些初始義務套用到日常事件中,經過反思與協調之後最終應該採取的那種行動的義務。比如說,你因為昨天的約定現在要趕去和朋友喝咖啡,但是在路上你遇到了一個溺水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實際義務會要求你去救這個孩子而不是去赴約,因為這時候行善的義務要大於忠於約定的義務。

後世影響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羅斯的理論一直廣受倫理學界的批評。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是因其缺乏系統性,相比西季威克等人的功利主義與康德式的義務論,羅斯的倫理學理論乍看之下更像是道德常識的羅列,缺乏一個統一的框架。比起功利主義,羅斯提供的理論進路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性也略顯不足,它很難告訴人們在現實情境中應該做什麼,那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的反思應該是什麼結果。
而受到批評的第二個原因是他的直覺主義與非自然主義的元倫理學傾向。二十世紀上半葉,隨著邏輯實證主義的興起,非認知主義在元倫理學領域中大行其道。對以卡爾納普艾耶爾等人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者來說,能夠被研究的只能是那些能夠被實證檢驗的對象,對於像道德非自然主義這種把道德說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的理論,自然就被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
到了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道德知識論直覺主義的地位在學界有了顯著的提升,羅斯式的多元主義義務論又再一次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其中不乏有像菲利普斯、麥可·休默這種哲學家為其義務論理論提供進一步的辯護與發展。
威廉·大衛·羅斯
半身照
威廉·大衛·羅斯的概述圖(1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