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曾置烏撒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為軍民宣慰司,烏撒為其所領八部之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烏撒降,授實卜烏撒土知府,隸雲南布政使司。
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今草海鎮地置烏撒衛,隸雲南都司。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指揮陳模增建天官殿于山腳(已毀)。
清鹹豐七年(1857年),回民起義燒毀真武觀左右兩廂配殿。
清同治六年(1867年),威寧真武觀被修復,並沿中軸線增建三清殿和戲樓,於西廂後側建大觀樓、小觀樓(均已毀)。整個建築群占地5000平方米。
解放初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49年-1969年),被威寧縣食品公司作為牲畜圈。
1985年,威寧鳳山寺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為第二批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鳳山寺保護修繕工程已完成,與投資近300萬元的鳳山森林公園融為一體。
建築特點
威寧鳳山寺修建於明洪武年間。早年鳳山寺人稱“真武觀”,又稱“上帝廟”,由真武大殿、左右兩廂和前面下殿組成封閉式四合院。整個建築依山逐級而建,占地5千餘平方米。
威寧鳳山寺前殿為硬山式,面闊三間約14米。山門前有一對高3米、直徑0.4米的雲龍紋石華表。整座寺廟由正殿、左右殿和前殿組成,為封閉式四合院。
威寧鳳山寺正殿面闊三間13.8米,進深9.7米,前有廊,明間正中設須彌座神龕,供真武大帝塑像。殿前有月台,上置一石香爐。殿左右廂房均面闊三間11.5米,進深8.5米。
威寧鳳山寺左廂為住房,右廂為過廳。過廳後壁辟一圓光門,可入側院登大觀樓。大觀樓與小觀樓有廊相通,登樓可眺望山麓草海。
威寧鳳山寺對面的小山上是一隻鳳凰雕像,雕像名為“單鳳朝陽”,高10米的鋼鐵雕塑滿身火紅,站在雕像前放眼望去整個威寧縣城全貌。
文物遺存
威寧鳳山寺殿前是八級寬逾兩仗的石階,石階兩旁,除了兩隻香爐外,還佇立著兩株參天大樹,像兩尊天神守護著殿門。 門口旁邊的《重建鳳山寺》碑,記載了鳳山寺始建於明代的歷史。
威寧鳳山寺山門為兩扇朱漆大門,殿前有一對高三米、直徑為尺許的浮雕雲龍紋華表,有光緒年間書於右殿外立牆上的“別有洞天”四個字。
在鳳山寺大觀樓前有一“靈潭”,5米見方,深1餘米,均料石鑲砌,進水處嵌一石雕龍紋,造形粗獷,潭沿上方,有石碑一坊,上鐫“靈潭”二字,為州官鄧良成書。潺潺細流,由龍口吐入潭內,終年不竭。
研究價值
威寧鳳山寺融建築、藝術、雕刻為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成為了古今文人墨客聚居遊覽的場所,雲南翰林陳小甫,清末貢生苗勃然,貴州省書法家陳恆安均在這裡留下佳句或墨寶。
保護措施
1985年,威寧鳳山寺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為第二批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經威寧縣文物管理所研究報主管局批准後,由民間集資17.6萬元對鳳山寺大殿、前殿、左右配殿的屋面進行維修及外部油飾。
歷史文化
威寧鳳山寺乃明代古剎,坐北向南,由正殿、左右配殿、前殿組成,均為硬山頂結構,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前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兩扇大門各刻一尊護法神像,前置一對浮雕雲龍華表。華表高3米,直徑40厘米,跤龍蜿蜒,形態逼真。
樓上楹聯集萃,多為官吏文人游山玩海感懷之作。其中有雲南瀚林陳小甫題聯:“俯仰天人大懷抱,詠吟山水古風流。”
據建寺碑記稱,雖名“鳳山寺”,但供奉的卻是道教尊崇之神“北極真武”。早年鳳山寺,人稱“真武觀”,又稱“上帝廟”,由真武大殿、左右兩廂和前面下殿組成封閉式四合院。所謂“真武”,又稱“玄武”,是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宋真宗因避聖祖趙玄朗諱,改“玄武”為“真武”。在彝族世居之地修建道觀,可見當時漢文化在威寧地區影響之深。
文化活動
每逢農曆二月十九菩薩降生日、六月十九菩薩修道日和九月十九的菩薩得道日,四面八方的人們就會雲集這裡,舉行盛大的廟會。
旅遊信息
地址
上帝廟位於威寧縣城環城路鳳山客運站附近的鳳山上,裡面建有鳳山寺。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免費。
交通
火車
外地人可從貴陽、六盤水、成都、昆明、重慶、廣州、呼和浩特、西安、包頭、柳州、茂名、昭通等地乘火車到
草海站下車,即可到達威寧縣城。
自駕
外地人從貴陽市出發,經貴黃高等級公路到六枝,而後經水城,過梅花山到威寧。這一段公路為新鋪就的柏油三級路面,路面平整良好,約7個小時可到達。全程約350公里。
汽車
外地人可以選擇旅遊大巴前往,從貴陽
金陽客車站出發全程約350公里,約6小時,其中威寧臨時客運站是老客車站,跑威寧鄉鎮的,鳳山客運站是跑貴州省內路線範圍和省外部分區域範圍的,威寧縣以外的遊客可以坐大巴到鳳山客運站下車。威寧縣城的公交線路比較少,以威寧
草海站為例,從草海火車站乘坐1路或5路公交到達鳳山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