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超寫過的文章: γ-分泌酶抑制劑研究進展 哌啶酮類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的合成及抑瘤活性研究 γ-分泌酶抑制劑的藥效團模型構建 微波有機合成反應的新進展 氮雜內酯類抗生素研究現狀 微波輻射法合成5-取代四氮唑衍生物 哌啶酮類法尼基轉移酶抑制藥的微波輻射合成與抗腫瘤活性 分光光度法測定羧乙基鍺倍半氧化物中的無機鍺含量 燒傷創面進行性加深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討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劑在神經保護方面的研究進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鳳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泌陽
- 出生日期:1955年10月
工作簡歷,科研方向,科研成果,教學及教學科研,教學,教學科研課題,教材編寫,研究重點,獲獎,
工作簡歷
姜鳳超:男, 教授,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學院藥物化學系系主任,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原同濟醫科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湖北省藥學會理事、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1985年元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並獲碩士學位。1985年-1986年在湖北省化學研究所工作,1986年至今工作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學院。
科研方向
老年病藥物和抗腫瘤藥物研究
科研成果
數年來,課題組將主攻方向放在抗腫瘤藥物和老年病藥物的研究上,尤其是藉助於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系統進行藥物設計和改造,經過不懈的努力,在老年病藥物和抗腫瘤藥物的設計、合成與開發,藥物合成工藝路線改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國內外相關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多篇文章被SCI、EI、CA等收錄,其中一些文章被引用多達20餘次,多篇文章獲得省級以上優秀科研論文獎。
同濟醫學院生物信息平台建立在本課題組,該平台包括用於生物大分子結構建模的Insight Ⅱ系統,用於小分子藥物設計的Cerius2和Catalyst 等系統以及含有CIRXL、Orgsyn、SPORE、ACD3D、MDDR、代謝資料庫(Metbro)、毒理資料庫(Toxifind)、NCI、CMC3D、中國天然產物資料庫(CNPD)在內的MDL化學信息系統等。課題組還具有數台高效液相色譜儀、平行合成儀,低溫合成儀(-20℃),紫外分光光度儀及其它相關合成、分離、分析儀器和基本儀器設備裝備齊全的實驗室(科研用)近300m2。
在抗腫瘤藥物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鍺代α-胺基酸衍生物、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以及基因導向藥物研究等方面;首次提出並驗證了鍺代α-胺基酸衍生物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活性,進行了構效關係研究,得出其活性的大小與胺基酸的取代基相關的結論,找到了鍺代α-胺基酸衍生物的藥效團模型和相應的QSAR方程;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系統設計併合成了數十個分別對於GFCE受體酪氨酸激酶和法尼基轉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新型化合物。
在老年病藥物研究方面,從多巴胺受體激動劑、γ-分泌酶抑制劑等入手,將具有細胞凋亡抑制作用的p53抑制劑用於帕金森病和早老性痴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通過對γ-分泌酶抑制劑的分析,找出了γ分泌酶抑制劑的藥效團,並設計合成了部分非肽類γ分泌酶抑制劑,為早老性痴呆的治療藥物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
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抗肝炎病毒藥物篩選模型及其新化合物研究》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型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的研究。
在新的藥物合成方法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微波輻射反套用於藥物合成的研究、不對稱合成方法研究、酶催化反應研究等新型的合成方法的原理、套用及推廣研究方面。首次發現液相絕對不對稱合成反應,並對其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研究,為不對稱合成反應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利用微波技術催化合成雜環化合物,除了縮短反應時間,產品易於處理等優勢外,還使某些在常規條件下不能進行的反應得以進行。
幾年來,經過不懈努力,已經開發並轉讓了微循環改善藥羥苯磺酸鈣等藥物,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羥苯磺酸鈣藥物的年產值均超過5000萬元,羥苯磺酸鈣項目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03年度)。此外還研究開發了GABA激動劑Acamprosate,具有抗耐藥性和擴展抗菌譜的新一代大環內酯類衍生物等。
教學及教學科研
教學
承擔藥學院研究生《新藥設計》、《藥物合成學》、《生物信息學》,本、專科生《無機化學》、《藥物化學》、《蛋白質結構模擬與藥物設計》,選修課《生物無機化學》、《藥用高分子化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教學科研課題
先後主持進行了《微型化學試驗及其在教學中套用的研究》(省教委課題),《藥學專業化學學科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湖北省教委課題)等項教學科研課題,均已完成並分別獲得校級成果獎。已經發表相關教學科研論文10餘篇,其中《大化學---藥學專業化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趨勢》一文曾被收錄於《中國新時期社會成果彙編》《中國教育大經典》等書。
教材編寫
任衛生部規劃教材《無機化學》(第四版)副主編,配套《無機化學學習指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參編《無機化學》(第五版),配套得無機化學學習指導》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藥物化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的《藥物化學應試指南》等教材及相應輔助教材。編著《藥物設計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藥物合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
研究重點
⑴ 深入進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研究工作,更好的利用計算機藥物輔助設計系統,爭取在老年病(早老性痴呆AD和帕金森病等)及腫瘤等藥物設計方面有所突破,儘早發現具有新作用機理新作用的先導化合物,為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用在老年病的治療等方面提供理論參數和依據,並儘可能的找到具有自己智慧財產權的新藥。
⑵ 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系統對具有抗腫瘤活性的中藥主要活性成分及相應衍生物進行處理,尋找其藥效團模型;為新藥設計及老藥改造積累基礎數據、提供必要的依據。⑶ 結合國內天然藥物研究的結果,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程式,研究並探討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包括微量元素)的組成及含量與中藥的性、味、歸經及藥效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新藥設計提供中醫藥方面的支持數據,為中藥的現代化、為中藥走向世界提供基礎依據。⑷ 繼續開展包括微波反套用於藥物合成的研究、不對稱合成方法研究、酶催化反應研究等新型的合成方法的原理、套用以及推廣研究。
獲獎
多年來獲得多項校級以上的獎勵,如衛生部三育人先進個人、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各一項,陝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第一名)1項,校先進教師等表彰多項。指導的學生分別於2004年和2008年兩次獲得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2008年《藥物設計學》獲第十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排名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