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增

姜林增,白沙灘鎮曹家莊村人,乳山市大姜生產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幾年來,他積極探索和研究大姜種植技術,率先在乳山辦起了大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室,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指導姜農科學生產,大力推廣大姜的小、中拱棚栽培,使大姜的畝產量在幾年間提高了數十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林增
  • 外文名:jianglinzeng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白沙灘鎮
  • 職業:乳山市大姜生產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主要事跡,

個人簡介

他申請建起了大姜交易市場,組建了乳山市大姜生產技術協會,構築了完整銷售網路體系。使當地的大姜以優良的品質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無公害產品”並註冊了"金海岸”商標。

主要事跡

大姜種植在乳山有比較長的歷史,但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主要是田間地頭小面積種植,以自己食用為主。姜林增自己也種植了四五畝,但產量並不高,效益也不好。在考察了乳山市場後,姜林增自費到我省大姜生產地安丘去取經,發現雖然本村在大姜種植規模上存在劣勢,但產量質量卻明顯好於對方。主要是因為村土質好,非常適宜高品質的大姜生長。這堅定了姜林增依靠種大姜致富的信心。他毅然又承包了30多畝地發展大姜。科學的管理和生產,使他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許多大姜種植戶紛紛慕名前來取經。
致富不忘窮鄉親,姜林增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廣大大姜種植戶。他率先在乳山辦起了大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室,引進和推廣使用新技術,指導姜農科學生產。在1994年以前,乳山市的大姜一直以露天栽植為主,產量低,質量差,易患病蟲害。姜林增經過科學實踐,先後對大姜栽植技術進行二次大的改革,並通過多種形式在全市大面積推廣。一是將傳統露天栽培改為小拱棚栽培,使大姜畝產由3000—5000斤,增長到6000—8000斤。二是將小拱棚栽培改為中拱棚栽培,使大姜畝產提高到13000—16000斤。中拱棚栽培技術的推廣使用,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由於大姜在拱棚內生長期延長,有效避過了病蟲害多發季節,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大姜的綠色品質進一步提高。
姜林增還自籌資金通過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到田間地頭幫教等形式,多渠道宣傳普及這一技術。據初步統計,近年來,姜林增共培訓民眾20萬人次,發放明白紙6萬餘份。對家庭貧困戶,他還主動墊上部分農用物資,免費贈送優質姜種,幫助發展生產。在姜林增的大力帶動下,1996年當年村大姜種植面積由原來的不足50畝猛增到300多畝,種植戶數由原來的不足60戶擴大到280多戶。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家加入到種姜的隊伍中。許多農民不滿足在本村小打小鬧,採取承租轉租的形式到外村租地種姜,逐步走出了一條"技術能人+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同時也輻射帶動了周邊村、鎮大姜產業的發展。
隨著大姜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曹家莊村種植大姜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外地來購姜的商販越來越多,但由於沒有完善的銷售網路,信息不靈,大姜銷售多是被動銷售,儘管品質優良,就是賣不了好價錢。姜林增下決心建立自己的銷售網路,先後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大姜批發市場,在全國設立了20多個大姜銷售網點,負責蒐集全國各地的大姜信息,指導本地的大姜生產和銷售。挑選精兵強將培養了120多名大姜交易人,奔赴全國各地大姜市場進行交易,為了使大姜進一步增值,還投資建起了8個洗姜廠。到如今,在曹家莊村雖然看不到寬闊的市場,但銷售觸角幾乎遍布全國所有大姜交易場所,並且與8家外貿出口單位建立了長期業務聯繫。"金海岸”牌大姜以其優秀的品質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用戶登門求購,目前通過大姜交易市場對外銷售的大姜占全市銷售量的9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