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區張甸初級中學,地處黃橋老區的千年古鎮張甸鎮老鎮區,創建於1952年。1958年6月增設高中部,學校更名為泰縣張甸中學。2004年布局調整,高中部搬遷,另建新校區,原張甸二中與張甸中學國中部合併,校址為原泰縣張甸初級中學校址,學校更名為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2006年,梅垛初級中學合併至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堰區張甸初級中學
- 簡稱:張甸國中
- 校訓:辦負責任的教育,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
- 創辦時間:1952年
- 類別:公立國中
- 現任校長:王存富
- 所屬地區:江蘇泰州
- 主要獎項:江蘇省青少年媒介素質教育示範基地
辦學條件,發展規劃,學校榮譽,辦學理念,領導機構,校園新聞,學校風光,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正式教職工127人,中高級職稱的教師近70人,學歷達標率為100%,本科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6.3%,有近30名教師受到姜堰區及以上表彰。學校29個教學班,近1500名學生,寄宿生近1400人。學校總占地面積54375m2,校舍建築面積15247m2。
校園建築布局合理,擁有教學樓、行政樓、綜合實驗樓、學生宿舍樓、食堂餐廳樓、男女浴室樓、田徑運動場等,能滿足辦公、教學、實驗、生活及活動的需要,而且設施先進,設備齊全。
學校秉承“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校訓,堅持“辦負責任的教育,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核心辦學理念,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施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學校自身的辦學優勢。
學校十分重視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重視師德、師能的訓練,實施精細化管理,構建學習型學校、事業型隊伍。規範辦學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實施課堂創新,向“有效備課、有效教學、有效訓練、有效鞏固”要質量。大力實踐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自我管理“三位一體”的學校管理新模式,不斷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品位。狠抓師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人人辦負責的事,人人講文明,講禮儀;人人講道德,講秩序;人人講規範,講紀律;人人講整潔,講衛生。著眼學生特長和興趣的培養,組建了學生田徑、球類學校運動隊,建立了班級文體活動、科技創作、社區服務等興趣小組,促進了學生更好更快地成人成才。
學校多次榮獲姜堰市、泰州市“文明單位”稱號,是“江蘇省青少年媒介素質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校園文學總社會員單位”“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學校團委為“泰州市六有團委”,學校連續十年榮獲姜堰市素質教育質量綜合評估優秀(良)獎或進步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今,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正凝心聚力,與時俱進,攻堅克難,乘風破浪,正朝著把學校打造成“姜堰市爭一流、泰州市有名氣、江蘇省有影響”的農村強校的目標而高歌猛進。
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本管理,更新教育理念,以內涵發展為主攻方向,創建教育品牌,不斷推進學校特色教育建設進程,牢固確定“辦負責任的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和“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發展,讓每一位教師都施展才華,讓每一位家長都收穫希望”的辦學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活潑校園,實施“出名師、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續發展品牌戰略,不斷增強競爭力,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升辦學品位。
二、現狀分析:
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地處黃橋老區的千年古鎮張甸鎮老鎮區,創建於1952年;1958年8月更名為泰縣張甸中學,學校設國中部和高中部;2004年布局調整,高、國中分離,高中部搬遷,另建新校區,原張甸二中合併到張甸中學國中部,學校更名為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2006年8月,梅垛初級中學合併至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
幾輪整合使得張甸初級中學優質資源更為集中,教師隊伍更加壯大,發展後勁更加充足,也使張甸初級中學一舉成為全姜堰市乃至泰州市最大的一所農村國中。
學校現有三十個教學班,在校生近1600人,其中寄宿生1400多人,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28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70多人。學校總占地面積約90畝。張甸國中現已成為全姜堰市農村國中教育的航母。
三、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2008.9—2009.9):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制度管理,校長第二;文化管理,思想引領; 自我管理,和諧發展”的“三位一體”的學校管理新格局。極大改變學校校容校貌和師生員工的精神面貌;極大改善辦學條件,提高現代化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確立“辦負責任的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核心理念和“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目標。學校初具規模,生源充足且生源質量呈逐步提升趨勢,形成科學性、主體性、民主性、發展性、自主性的“五性”結合的教學新潮,營造一種“積極、主動、緊張”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學秩序規範、充滿活力,學生行為習慣良好,校園環境優美,富有人文氣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創建“市級安全文明校園”“姜堰市文明單位” “姜堰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啟動數位化校園和A級食堂的創建,把學校辦成姜堰市上河地區最有朝氣,最具潛力的姜堰市農村規模最大的農村初級中學。
第二階段(2009.9—2011.9):切實減負增效,向課堂、向五天要質量,;辦好寄宿制學校,讓學生學會自理、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良好意識和行為習慣,從而健康成長;讓教師形成“學習、研究、創新”的科研意識和工作習慣,現代化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創建“園林式學校”、泰州市級“文明學校”、 “綠色學校” 、“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通過A級食堂、數學化校園的驗收,教學質量不斷攀升,把學校辦成姜堰市農村最大最強的名校。
第三階段(2011.9—2013.9):打造一個教育質量優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圍濃厚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化教育水平高的省級示範名校、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減負增效的示範學校,把學校辦成姜堰市辦學實力最強、質量最優的農村初級中學。
四、主要舉措:
一學校管理:
⒈全面深入實施現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為服務學校發展、服務師生成長的有力手段。
⑴加強班子隊伍建設,著力建設一支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強的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班子成員必須樹立全局、合作、服務、責任、榜樣意識以及超前、到位和科學創新意識,能以正確的思想引導人,以高尚的人格薰陶人,以實際行動帶動人,形成一個“理論學習好、團結協作好、廉潔自律好、工作實績好”的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辦事效率。
⑵堅持以人為本,倡導“研究先於決策,服務大於領導,協調多於控制,觀念重於方法,環境優於制度”的管理理念,構建現代學校管理體系,形成以“落實目標責任”為核心,以“規範管理、目標管理、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以“科學、民主、高效、和諧”為基本特徵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學高效的崗位目標管理辦法;形成科學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等方面的管理規範;堅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構建人文校園,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師生校園生活質量。
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與創新,真正把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考核獎懲制、責任追究制落到實處。促使全員明白“問責只是手段,負責才是目的”的道理。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地搞好學校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實現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逐步最佳化幹部、教師隊伍結構,真正體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使每一個教師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⑷科學規劃,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爭使學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飛躍,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實際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論,創建省級示範學校。
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⑴營造“綠化、美化、淨化、香化,科學化、藝術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
⑵營造“文明、和諧、拼搏、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⑶營造“樂學、自主、活潑、奮進”的學習氣氛:
⑷營造“博愛、民主、嚴謹、合作”的教師工作氛圍;
(5營造“積極、主動、緊張”的學生課堂學習氣氛;
(6)發揚胸懷祖國、熱愛集體,“用心管理、用心教學、用心服務”,“有效備課、有效教學、有效訓練”,“樸實生存、誠實待人、 踏實做事” 的優良傳統和高尚精神;倡導“求知、明理、和諧、報國”的校園精神;
(7)打造老區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活潑校園的特色品牌。
二隊伍建設:
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著眼點,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形成教師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健全獎懲機制,建立一支適應21世紀教育教學要求的新型教師隊伍。
⒈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敬業精神教育的主題活動,牢固樹立現代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大力宣傳和推廣師德先進典型,完善師德評價制度,每學期對教師的師德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評價,每年推出1-2名師德先進典型,通過召開現場展示會、舉行演講報告會等形式對先進典型加以宣傳和推廣,形成“領導當楷模、黨員做旗幟、教師創榜樣、學生樹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圍;把師德表現納入教師綜合評估的主要內容,並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與職務評聘晉升等方面的依據,同時,建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網路,對於嚴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教師,在教師名師確認、評優評先、競爭上崗、職務評聘、晉升職稱等方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⒉努力建設一支學歷層次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教師隊伍,到2010年,專任教師合格學歷達到90%,到2013年專任教師本科學歷達80%,碩士學歷達5%以上。
⒊以“名師工程”為載體,以業務培訓為關鍵,建立高層次的教師業務進修制度,特別是加大校本師資培訓力度,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現代化教學水平;建立教師外出學習交流制度,組織教師參觀一流學校、拜訪一流名師、學習一流經驗,以達到“采百花之蕊,釀自家之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不斷完善教師苦練內功的教學比武制度,開展優質課比賽、說課競賽、課件製作比賽等教師崗位練兵活動,強化教師基本功,使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理論修養和紮實的專業技能,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確保80%的教師能勝任區級,40%的教師能勝任姜堰市級及以上級別的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教學,湧現5-7名省、泰州市、姜堰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促進我校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⒋以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龍頭,開展以構建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教研教改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爭取每年在市級以上的學術研究會或CN刊物上交流或發表論文的教師總數的20%左右。
⒌加強信息技術的研究和培訓,鼓勵和提供條件讓教師學習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師在三年內基本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45歲以下的全體專任教師3—5年內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達到中級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各種輔助教學課件;能掌握網路知識,自由地上網交流、獲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資源、網上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藉助校園網熟練地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的功能效益,最佳化教學方法、豐富教育內容、彰顯辦學效益; 學校要成為高品位的數位化校園,師生能熟練地進行網上學習和獲取教學資源,一批名師、骨幹教師能藉助姜堰市教育論壇、開設教育部落格等形式走在全市新課改教育教學的前列。
⒍教師能根據學科特點、教育對象,在學校統籌規劃下,承擔相應的教科研任務,無論是草根式教研還是省市級教研,都力求參與者每年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培養學者型、專家型教師。
三教育科研: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脫離教育教學這箇中心。這五年,學校將瞄準省級一流名校的目標,以新課改為契機,堅持課題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強化課題建設,吸取教科研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做到“一個保證、兩個確保”:保證80%的專任教師參加校本、市級、省級三級課題的研究;確保每次活動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確保每次活動都有質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學運行體系,使課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氣息和感性經歷,並不斷總結新課改課堂實踐的理性經驗。
⒈轉變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價值觀、人才觀、質量觀,提高對規範化教學管理的認識,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圍繞課堂抓考核、圍繞質量抓教研、圍繞科研抓提高、圍繞特長抓競賽”的學科特色建設,使實施新課程改革與提高質量有機地結合起來。
⒉加強教學目標管理和教學過程管理,強化督查評估力度,基本實現整體教學最最佳化,確保各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⒊實施全面質量監控,形成規範的質量監控的分層負責、分層管理。
⒋加強教研組建設,逐步形成立體型教研工作機構,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通過這種結構模式,把學校的各類有關教學信息傳遞給教師,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指導,教科室通過教研組全體組員的教學觀念、知識、技術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規範、創新。
⒌堅持“常規管理與各項活動相結合,師資建設與學生參與相結合,校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習宣傳與檢查督促相結合”的原則,以《江蘇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創建標準及實施細則》為指導,以豐富多樣的活動為載體,結合學校特點,將語言文字規範化納入學校工作常規,形成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立體化管理網路,規範有序地推進創建工作。
⒍建立、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堅持客觀、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則,對教學管理中的各層面實施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自我差異評價。
⒎分階段按層次落實教科研五年目標:
⑴常規管理年(2008-2009)。主要任務是建立健全管理、教學教研常規制度,加強針對教師基本技能的校本培訓,引導教師走專業化成長道路,要求每一位教師有自己發展的五年目標,以此帶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使學校教研工作運轉有序、有效。
⑵課改深化年(2009-2010)。主要任務為通過深化課改實驗,實施、申報市級以上課題,要求人人都有解決自己課堂問題需要的研討課題,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整體文化建設,特別是良好教研學術氛圍的營造;加強針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校本培訓;突出教師骨幹力量的培養,積極承擔市級開放課題研究的研討課,以此提升學校的知名度。
⑶名師工程年(2010-2011)。主要開展課改成果展示,上市級開放課題研究成果的展示課,對課題進行階段小結。突出數字校園的校本培訓,要求人人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益;發揮名師輻射示範作用,培養一批在全市乃至更大範圍內有知名度的教師,以此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⑷學術百花年(2011-2012)。與時俱進,以課題的深化轉型促進高品味校園文化的形成,擬向市外或全省開放課題研討課;每一位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突出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本著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理念,展示自己的個性研究成果;校本研修突出教師學歷的普遍提高與課題的研究水平提升,以此顯現學校的辦學品味。
四學生管理:
⒈與時俱進,改革現有的學生管理制度。以培養“會做人、會求知、會勞動、會健體、會審美、會生活、會創造”的高素質現代人、文明人為育人目標,對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內容、方式、方法、途徑、層次等問題進行探討,不斷完善一套重視流程管理、講究實效的學生管理制度。
⒉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活動內容和空間。
⒊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師生情操,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展示學校精神風貌。
⒋以“五有五無”達標競賽活動為載體,努力營造“綠化、美化、淨化、香化、科學化、藝術化、教育化、人文化”校園環境,增強美感體驗,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薰陶;開展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優秀班級”等系列活動,引入競爭機制,建設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把優美的環境設施與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學校的辦學理念、目標結合起來,促進教育資源建設與內涵發展的有機整合。
⒌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設為載體,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為重點,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達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效。
⒍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⒎積極開展小製作、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⒏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持之以恆,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應,幫助學生培養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的健康心理;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進行解答和幫助,培養學生參與競爭的勇氣和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⒐注重人文教育,養成交流與合作的習慣,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團結友愛、健康和諧的生生關係,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會與家人和睦相處與交流,使學生能綜合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生活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與人和諧相處的意識與能力。
⒑構建學生髮展性綜合評價方案。教師通過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特長表演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評價內容涉及校內外,涉及德智體等各個方面,貫徹全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的評價,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科學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淡化分數評價意識,注重學生個體成績發展過程的評價、能力形成的評價、學習方法與學習效率的評價,要求學生能比較客觀評價自己,正確對待他人評價,善於根據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
五特色建設:
加強特色學校建設,是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以“追求高標準、高品位的教學效益”為中心,打造學校“傳承並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推展多元藝術教育”辦學特色,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接納、弘揚和超越,由此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特色板塊,使學校成為承續文明的載體,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在內涵建設上求發展,以贏得師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認可。
⒈實施特色學校建設的策略,即“以營造氛圍來推動特色建設,以教育科研來支撐特色建設,以師資建設來保障特色建設,以課堂教學來彰顯特色建設,以課外活動來豐富特色建設”。
⒉把傳承老區集鎮廟會傳統文化緊緊地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以美育為主旋律、以民俗文化、書畫、社區互動為龍頭,以課堂為主渠道、以基地為依託,推展多元藝術教育,擴大美育效果,真正收到以藝輔德,以藝增智,以藝滋體,以藝怡美,以藝補勞的整體效果,培養學生學習民俗文化的興趣,用民間文化藝術點燃當代青少年的心靈,全面構建“優勢-特色”的名牌學校。
⒊弘揚辦學特色是促使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渠道,也是展示學校亮點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立足學校實際,揚長避短,選準特色項目,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藝體、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辦學特色。近五年,學校的辦學特色將在兩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提升辦學特色層次。今後五年,要力爭在全省有較強的聲譽。“秋韻”文學社:鞏固現有成果,擴大規模,同時爭取在各級比賽中提高獲獎等級、層次和“含金量”,從而擴大知名度,塑造特色品牌。信息教育:要把注意力指向“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上來,著力開發研究,逐步實現數字管理、數字教學、數字科研等,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是擴大辦學特色領域。根據時代要求,使更多方面成為我校特色。尤其是英語,進一步從教師、教學、教科研入手,著重以活動化的形式,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通過3-5年的努力,爭取在各級比賽中嶄露頭角。
六辦學條件:
2008-2013年,我校將充分發揮現有設施設備的應有作用,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充分保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辦公無紙化、備課電子化、教學網路化、家校聯繫一體化,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創造良好教學環境,使我校整體辦學條件達到全姜堰乃至泰州市一流水準。
⒈實驗設備、微機室、電教室設備及藝體、圖書閱覽設施設備均按省一類標準配備,創建“十配套”達標學校,確保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⒉以校園網配套為重點,實現校園聯網(所有辦公室、教室),建成學校信息資源中心。搞好信息媒體設備的裝備,每個班級和功能教室均裝備彩電和微機,力爭教師每人一台微機,使每一個教室都能通過網路進行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學。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能隨時隨地藉助網路自由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實現計算機網路輔助教學。開展家校一體化的網路教學實驗,使教育教學活動由校內向家庭、社會延伸,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體化、網路化。
⒊在注重硬體建設的同時,加強教學軟體建設。堅持自主開發與統一購置相結合的原則,搞好各門學科教學軟體的裝備,使各科教學軟體系列化、網路化。
⒋逐步完善校園的美化、綠化工作,並把這一工作與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營造高雅、濃厚的教育氛圍,創建“綠色學校” “園林式學校”。
學校榮譽
學校在近三年來的獲獎情況
1、2007~2008年 姜堰市文明單位
2、2008年 青少年科技先進學校
3、2008年 徵兵工作先進集體
4、2008年 姜堰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團體總分第十名
5、2008~2009年度 先進基層黨支部
6、2009年 泰州市文明單位
學生獲獎情況
1.2007年“與奧運同行,為奧運喝彩”主題活動徵文比賽 唐蓉、錢小敏獲二等獎
2.2008年“天目杯”第七屆“中學生與社會”作文競賽 肖倩玉、王敏獲姜堰市一等獎, 張彩獲泰州市三等獎
3.2008年江蘇省首屆“我與經典有約”徵文比賽 譚艷獲省一等獎
4.2008年“金鑰匙”科技競賽
陳偉、錢小敏、朱倩男獲省一等獎
5. 2009年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
張磊同學中榮獲三等獎
6、2009年“三八”勞動婦女節主題徵文 李宇航榮獲省一等獎
6.2009年江蘇省化學活動周
曹萌獲國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
7.2008年姜堰市堰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 江華在獲國中女子組跳遠第三名,韓雲獲國中男子組1500m第三名
領導、教師獲獎情況
1.王存富校長2009年初評為泰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王存富校長被評為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
3.楊青2006~2007年度被評為泰州市優秀班主任
4.魏玉凡、梅友成2006~2007年度被評為姜堰市優秀班主任
5.袁萬萍、魏玉凡獲2008年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國中英語學科二等獎
6.李慶山、梅友成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省優秀輔導員
7.李秀芹、林喬女2009年被評為姜堰市優秀工作者
8.楊建明老師2009年獲江蘇省說課及課件展示比賽一等獎。
(資料不斷更新中)
辦學理念
辦負責任的教育,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
——校長:王存富
領導機構
姜堰市張甸初級中學領導人員分工:
校長、黨支部書記:王存富
副校長:高留章、李伯雙、李文貴、張永山、楊青
校長辦公室主任:李慶山
總務處主任:單春網
總務處副主任:闕聖東、楊慶雲
教務處主任:楊青(兼)
副主任:孔令忠、殷金旺、陳慶生、梅友成、魏玉凡
教科室主任:梅友成(兼)
工 會 主席:楊青(兼)
電教室主任:單春網
政教處主任:單秀英
政教處主任:錢志軍
婦聯主任:周阿平
團委書記:王衛平
校園新聞
10月29日,張甸國中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共同審議、完善績效考核師德細則。
會上,王存富校長傳達了區教育局的相關檔案精神,並結合張甸國中的師德建設實際,提出了修改完善師德考核細則的建議。建議加大師德考核所占的比重,規範教師找學生面批、談心的時間、地點、人數等要求。廣大教師圍繞校長的建議進行了熱烈討論,全票通過了新的師德考核細則。
新細則的通過提高了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的自覺性,促進了教育教學行為的進一步規範。
為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規劃個人未來發展,張甸初級中學印製了《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記錄冊》,要求教師以五年為一周期規劃自己未來的“教師夢”。
《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記錄冊》包括“教師基本情況”、“教師五學年專業提升目標設定表”及各學年度目標達成情況記錄表。前兩項由教師個人填寫,其它各項由考核部門負責考核,相關校長負責審核認定並簽章。
《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記錄冊》不僅記錄教師專業提升情況,促使教師自我加壓,儘快成長,也是學校在教師評優、評先、晉級、績效考核、崗位設定及新一輪教師資格認定時的重要參考。
該記錄冊的實施讓教師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必將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