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鐸(清朝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鐸(1635年—1682年),字孟宣。乳名長生,法名普法,行和一。浙江省慶元縣後田姚家村人。“姚門教”祖師姚文宇之子。

基本介紹

  • 本名:姚鐸
  • 別名:長生、普法
  • :孟宣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慶元縣後田姚家村
  • 出生日期:1635年
  • 逝世日期:1682年
人物生平,主要影響,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清順治二年(1645年),姚鐸出生於本宅。
順治三年(1646年),避難他鄉。家難之後,嫡母夏氏避難於福建政和鐵嶺,後改居山表,姚鐸隨生母周氏避難於政和前山(《寶卷》)。五月間,清廷向江南用兵。是年八月,清兵過仙霞嶺,其勢力方影響浙江南一帶。清廷禁止白蓮、大成、混元、無為等教。
順治四年(1647年),姚鐸仍難居政和前山。福建建寧兵亂,波及慶元。
順治五年(1648年),姚鐸仍隨母居前山。母周氏召集乃翁信徒多人於前山計議,樹立正宗。
順治七年(1650年),姚鐸隨母返居故鄉。
順治八年(1651年)姚鐸從師啟蒙。
順治九年(1652年),姚鐸從師攻讀。
順治十年八月初十日(1653年10月1日),葬乃翁於鏡山之陽,姚鐸築建墓廬作三年守制。
順治十六年(1659年),姚鐸入泮。
順治十七年(1660年),姚鐸定親於大濟“嶺根”吳宅。
順治十八年(1661年),姚鐸讀經學史,結友交遊。
康熙元年(1662年),姚鐸迎娶吳氏孺人。
康熙二年(1663年),姚鐸深究課藝,再作進取。
康熙三年(1664年),姚鐸女兒亻誕生。
康熙四年(1665年),姚鐸主持重建“天銘寺”後堂。
康熙五年(1666年),姚鐸捐資重建“褒封亭”。
康熙六年(1667年),姚鐸猶子覲光誕生。
康熙七年(1668年),姚鐸長子軾誕生。
康熙八年(1669年),姚鐸主持重修“姚光祿祠”,主持修理“楊姚鐸橋”及“補天閣”。
康熙九年(1670年),姚鐸次子轍誕生。
康熙十年(1671年),姚鐸生母周氏逝世。營建周母墓於百花亭。
康熙十一年(1672年),姚鐸安葬母親周氏。三子輅誕生。輅夭亡。終葬失考。是年,康熙版《慶元縣誌》修編告成。
康熙十三年(1674年),姚鐸原配吳氏孺人謝世。
康熙十四年(1675年),姚鐸續娶繼室吳氏孺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鐸投筆從戎。四子蘭誕生。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耿逆亂平,戰事息。征師凱旋。姚鐸以戰功授瑞安縣教諭。遂赴任。同年,五子芳誕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姚鐸因疾解組歸。旋謝世。原仍在瑞安任職,因病而歸,竟不治。以終年三十八、英年早逝。儒林驚聞,深感惋惜。

主要影響

姚鐸以一介書生處世。少孤。賴寡母撫育成人。後名震儒林,功垂梓里。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或云:彼承乃翁衣缽,混跡江湖。固陋人也!此乃對其不齒之意也。然而,余非之:蓋讀其史而知其行:坐寒窗,攻經史。赴科舉,取功名。熱心公事業,獻身地方建設。更以投筆從戎、躍馬疆場為己任。剛逾而立之年,則事事已累累。其穩步正道尚且少暇,又何能偷閒以履跡江湖焉?故此說不可信。至於文獻中有他參與教務的記載者,然此乃是其後人為了該教復興的需要,尤其是依其教主“以家治道,以道治國”的教義,在教內實行封建家長制的需要而強行地,將他的名聲拖入教內而已。也就是說,他身未參與而名被人利用。被棒上了名譽的座位。成了“名譽人物”。與之不同的是他那兩個兒子,他們或“興東歐之行”,或“棲建安而居”確實繼承了乃祖的衣缽,致力教務,真的形成了教主世襲制,以至“逐代相替”地產生了十數代的“相公”。總之,我姚鐸終身沒有參與宗教活動。他只不過是“姚門教”的一個“名譽相公”而已。

人際關係

慶元姚姓一族出自南朝陳中書侍郎、隋襲封北絳郡姚鐸姚察之後。原世居晉陽,後經相州、臨安等地輾轉徙居。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姚文宇的二十世祖、“戶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姚舜明(姚察十七世孫)從河南湯陰徙遷至龍泉大窯定居。之後,其後裔亦作輾轉遷居。南宋寧宗慶元年間,姚舜明的九世孫姚泰(字世初,行八一),帶著長子姚嵩(字山甫,行五大)從松溪上里遷移至慶元上蒼定居。宋末,姚嵩三子姚似(字仲昌、行千八)析居後田,發家建村。之後,子孫繁衍,人才輩出。姚泰遂成了慶元姚氏始祖,而姚似則成了分房居後田的姚姓一世祖。
姚鐸娶妻吳氏,本縣一都大濟人。生三子:軾、轍、輅。生一女:嫁城西季王子。續娶吳氏,福建政和後山人。生二子:蘭、芳。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