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姓名:姚永政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1年6月21日
- 代表作品:《實用醫學昆蟲學》、《人體寄生蟲學教範》等
- 籍貫:浙江紹興
簡介,生平經歷,成就,查清“瘴氣”的本質,研究五指山的寄生蟲病,發現姚氏釘螺,按蚊的研究,黑熱病的研究,教學,主要論著,
簡介
姚永政,1901年6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一個革命活動家的家庭。1915~1919年,他在杭州的浙江公立醫藥專業學校學習期間,認識到中華大地普遍存在寄生蟲;在醫院、在家鄉農村,可遇到不少寄生蟲病患者。他因此對寄生蟲學感到濃厚的興趣,矢志終生為防治寄生蟲病而努力。1919年從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畢業後,就先後在浙江病院和南京鼓樓醫院任內科醫生。曾任英國倫敦大學熱帶病衛生學院研究員,中央衛生實驗院副院長,國際聯盟衛生部中國瘧疾諮詢委員,雲南瘧疾研究所所長,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教授、寄生蟲學館主任。建國後,歷任武漢醫學院教授、寄生蟲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十年代末在國內首次發現蛋形瘧原蟲及含有天然感染性無膜鞭毛型杜氏利什曼原蟲的中華白蛉,並證實後者為黑熱病的傳播媒介。1938年在廣西發現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新種,經國內外專家鑑定,命名為“姚氏釘螺”。四十年代初證實了我國西南山區流行的“瘴氣”病為惡性瘧疾。著有《實用醫學昆蟲學》、《人體寄生蟲學教範》、《人體寄生蟲學實用圖譜》等。
生平經歷
1901年6月21日 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
1919年 畢業於浙江公立醫藥專業學校。
1927年 任南京鼓樓醫院(現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內科醫師。
1927~1930年 就讀於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寄生蟲學碩士學位。
1932年 赴英國倫敦大學熱帶病衛生學院任研究員,研究寄生蟲學。
1934~1936年 在南京任國際聯盟衛生部中國瘧疾榮譽通訊委員。
1935年,深入“瘴氣區”雲貴兩地作實地調查,證實“瘴氣”實則是惡性瘧疾,進而選擇疫情最嚴重的芒布(今雲南省潞西)成立瘧疾防治研究所,繼續深入研究中國“瘴氣”的流行特徵及其媒介按蚊的種類和生態,為中國的瘧疾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6~1941年 在南京及重慶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衛生設施實驗處寄生蟲學系主任。
1937年,在蘇北清江浦建立黑熱病研究隊,發現中華白蛉為黑熱病原蟲的中間宿主,查出中國有白蛉近20種,並發現許多新種;
1939~1940年 兼任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
1942~1947年 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副院長兼寄生蟲學系主任。
1946年發表《海南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衛生》的論文,為該地區防病提出了科學見解;
1946~1948年 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任研究員,研究寄生蟲學。
1948年 任同濟大學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
1950年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總隊診斷組,任副組長。
1951~1985年 任同濟醫學院、武漢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主任、一級教授。
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1985年12月5日 因高血壓性心臟病逝世於上海。
成就
查清“瘴氣”的本質
1939年8月,姚永政又帶領吳征鑒、楊文遠等人返回雲南,選擇疫情最嚴重的芒布(今潞西),建立雲南省瘧疾防治研究所,他兼任所長,繼續深入研究“瘴氣”的流行特徵及其媒介按蚊種類和生態。
研究五指山的寄生蟲病
姚永政是中國第一個進入海南島五指山研究人體寄生蟲病的科學家。1937年盛夏,他帶領幾名助手深入到五指山。研究黎族同胞的寄生蟲病和自然疫源疾病及其媒介。他的論文“海南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衛生”,為開發海南島探索了道路。
發現姚氏釘螺
1938年,當他在廣西調查寄生蟲病時,得知兵役體檢中發現一個“大肚子病”患者,進行糞便檢查時發現其中有日本血吸蟲卵。他根據這一線索,帶領助手楊文遠到患者的家鄉——廣西賓陽縣王靈鄉進行實地調查,找到了一種與以往所見釘螺不同的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他將釘螺體內的尾蚴感染家兔,結果培養出日本血吸蟲成蟲。他發表論文,在中國首次證實廣西賓陽縣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他發現的這種釘螺,經國內外科學家鑑定,被命名為“姚氏釘螺”(Oncomelania yaoi,1938)。
按蚊的研究
按蚊屬(Anopheles)種類的翅膀上有黑白色斑點,靜止時腹部翹起,幼蟲和蛹生長在河溝、池塘或水田中,是傳播瘧疾的媒介。按蚊遍及全世界,在中國已發現的按蚊就有40多種。姚永政在調查研究“瘴氣”的同時,走遍了瘧區山鄉,調查了溪溝塘潭,終於調查清中國瘧疾的主要媒介有微小按蚊(A.minimus)、中華按蚊(A.hyrcanus sinensis)等,並發現了貴陽按蚊新種(A.kweiyangensis)。1938年,姚永政等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報告,他在觀察數量多、遍布全國的中華按蚊時,發現中華按蚊成蟲產下的卵在形態上有3種類型——寬卵型、窄卵型和中國型。進而查明了中華按蚊是一個複雜的種團。他也成為當今中華按蚊種群分類的奠基人。
黑熱病的研究
黑熱病俗稱“大肚子痞”,流行於長江以北的半箇中國。1933年從英國學成回國的姚永政,親自在蘇北清江浦(今屬淮陰市)建立黑熱病研究隊。夏天,他每天夜晚捕捉白蛉進行研究,終於發現中華白蛉體內有天然感染的黑熱病原蟲的鞭毛體,從而在中國首次證實了中華白蛉是傳播黑熱病的媒介。他與吳征鑒繼續進行研究,將中華白蛉胃內的黑熱病原蟲的鞭毛體注入地鼠的腹腔內,進行人工實驗,獲得成功,證實地鼠是黑熱病的理想實驗動物,為其後對黑熱病原蟲的保種及深入研究,打下了物質基礎。
為了弄清中華白蛉的種類及其地理分布、生態習性與黑熱病及其疾病的關係,姚永政等走遍了蘇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海南島等地,終於調查研究出中國有白蛉近20種,並發現多個新種。他的“白蛉研究與基本知識及其方法”這篇論文,為中國消滅白蛉、消滅黑熱病奠定了牢固的理論基礎。
他在調查黑熱病時,發現了皮膚利什曼病,為黑熱病的防治工作指明了注意方向。
教學
姚永政不僅從事人體寄生蟲學的研究工作,而且還為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除了給學生授課和指導實習之外,還著書立說。1944年,他編輯出版《人體寄生蟲學教範》。1949年至1952年,他完成了《人體寄生蟲學教範》再版和《人體寄生蟲學實用圖譜》的編輯工作。他既重視國外學者的科研成果,也尊重國內學者的科研成果。因此,在他編寫的《人體寄生蟲學教範》再版時,就把當時國內學者歷年來在中外雜誌上所發表的寄生蟲學方面的論文,一一編輯成提要,作為中國人體寄生蟲學資料,附在該書之後頁,以供讀者參考。1952年,姚永政開始編寫《實用醫學昆蟲學》。該書於1956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粉碎“四人幫”後,姚永政邀請本教研室的許先典副教授協助修訂《實用醫學昆蟲學》,增補新版以來國內外有關科研結果,內容由初版的34萬字增加到70萬字。他的這3本書,在中國寄生蟲學方面的書籍中是出版最早、影響最大的參考書,為中國培養寄生蟲學人才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78年,姚永政主編的《人體寄生蟲實用圖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的一等獎。
主要論著
1、 許世瑾,姚永政,林梁成.南京國小校學童腸寄生蟲感染.第九次遠東熱帶病學會論文集,第2冊,1934.539.
2 、姚永政,主編.人體寄生蟲學教範.1944.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3.
3 、姚永政,主編.實用醫學昆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4 、姚永政,主編.人體寄生蟲實用圖譜.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56.
5 、姚永政,許先典,主編.實用醫學昆蟲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