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本伍,男,天柱縣人。1966年從部隊轉業到天柱新華書店工作。30多年來,一腔熱血全部灑在圖書發行上,送書下鄉和隨車行駛13萬公里,圖書銷售額達84萬多元,多次被省、州、縣新華書店評為先進工作者,1997年榮獲全國書刊發行獎。勤勞工作,兢兢業業。
基本介紹
三十年堅韌步伐,送書下鄉,獲得榮譽,
三十年堅韌步伐
姚本伍實在很平常,中等個兒,甚至還有些矮小,且沉靜,不太善言辭。他從事圖書館流動發行工作30多年來,始終與人民民眾保持著水乳交融的情感,被民眾稱為“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不怕被書壓死的硬漢”。
作為一名圖書流動發行員,姚本伍飽嘗了一般人難以體會到的艱辛和清苦。早在他8歲時,父母就先後辭世,三個哥哥也分了家。於是,他從分到天柱新華書店工作那天起,就把書店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少數民族地區千家萬戶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圖書流動發行這個崗位上,一千就是31年。他熱愛發行工作,其敬業精神幾乎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30多年來,他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一腔熱血全部灑在圖書發行上。
參加工作不久,他被分配到蘭田鎮搞圖書流動發行。蘭田鎮有45個自然村50多所中國小校,全鎮6萬多農民及各學校所需的圖書都在等著他。當時交通不便,他硬是一擔一擔的把圖書挑送到各村寨及學校。特別是學校開學,課本發行季節,點多面大,工作量重,他不得不通宵達旦地工作。30多年來,他經手的書刊發行工作,認真有序,從未錯、漏一冊。
在蘭田,他成了家,妻子是農業戶口,家距蘭田50公里。1970年,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此時正值秋季課本發行,家裡托人代信催他4次。為了工作,他狠下心來,沒有回家,直至課本發行完畢,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才知道妻子產後一直高燒不退,他忙請來醫生為妻子治病,見妻子病情略有好轉,他又及時趕回單位上班。人們都說:“姚本伍的心是鐵打的,是一個工作狂”,就連心愛的妻子也責備他說:“嫁給你姚本伍是我八輩子倒了霉。”
的確,作為家住農村的半邊戶,姚本伍欲語還休。每到農忙季節,尤其是栽秧打穀,他都未能回家幫上妻子一把。為了發行工作,家裡的農活全都壓在妻子瘦小的身上,左鄰右舍常常在農忙時到他家幫忙。他知道,欠父老鄉親的情太多,報答厚愛的辦法,唯有為他們加倍工作。
由於工作需要,姚本伍調到邦洞書店工作,邦洞鎮是全縣最大的鎮,東西南北直線相距40公里,他下鄉的任務就更重了。
1992年7月的一天,天氣炎熱,姚本伍挑書到織雲村,途中突然感到頭暈目旋,繼而口吐鮮血,擔子不知何時已從肩上滑落,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也許是他運氣好,有一青年打此經過,認識是鄉村”送書郎”老姚,忙扶他起來,找來井水給他喝下,姚本伍醒來見書本散了一地,忙撿起來,用衣服將書一本本擦拭乾淨,重新整好擔子,又要挑書,那青年忙按住他說:“姚叔叔,你病了,擔子我來挑。”二人邊走邊談,那青年說:“我家的稻秧著蟲已變黃了,打了兩次藥也不見返青,今年的心血怕白費了。”姚本伍忙說:“我這裡有《水稻栽培》這本書,你可以按書中方法對症下藥。”青年當即買了此書,後來他到織雲送書,那青年跑來對他說,“姚叔叔,我按書中的方法打了兩次藥,秧就轉青了,真是謝謝你。”
送書下鄉
長期以來,姚本伍利用農村趕場天、民族歌節、大小會議等時機,擺攤設點,在農村流動供應圖書。他建了8個圖書發行網點,點上都有《怎樣種玉米》、《怎樣種西瓜》、《水稻栽培》等大批農業科技圖書,落實專人管理,付管理人員10%的手續費,按月結帳。方便了村民就近購書,擴大了發行,同時也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民靠科技致富的積極性,使不少村民走向了富裕路。
1993年11月的一天,姚本伍在織雲擺書攤,農民楊興忠問有沒有《葡萄栽培技術》一書,並說,“前兩年,我從市場上買了幾十株葡萄栽下,由於不懂管理,成活率低,長勢也差,真是急死我了。”姚本伍說:“這本書賣完了,你要的話就請把你家的地址寫下來。”第二天一早,姚本伍就到縣書店找到了這本書,當天晚上6點送到楊家,楊興忠一家人感激不盡。第二年,楊興忠按書上的科學管理方法,賣葡萄收入達6000多元。
由於長期奔波勞累,1992年姚本伍患上肺結核,多次服藥未見效果,於是他找來《本草綱目》等醫學書籍自學起來,並自配藥方治好了病,為國家節約資金數千元,俗話說,久病成良醫,現在姚本伍一邊送書,一邊懸壺濟世,替民眾治病。僅1996年就治癒病人130多人。姚本伍說:“我治病的目的是要讓民眾破除迷信,相信科學。”
幾十年來,姚本伍送書下鄉和隨車行駛13萬公里,圖書銷售額達84萬多元,多次被省、州、縣新華書店評為先進工作者。當筆者問他有何打算時,他說,“我要把黨和人民賦予我的崇高榮譽化作行動的力量,以更好的成績回報父老鄉親。”樸實的語言勾劃出了姚本伍愛崗敬業,紮實工作的良好形象。我們相信,姚本伍的人生觀和奉獻精神一定會在苗鄉侗寨大放光彩。
獲得榮譽
貴州省省、州、縣新華書店評為先進工作者,1997年榮獲全國書刊發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