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墟鎮

姚墟鎮

姚墟鎮位於江西省新余市渝水東部,袁河中下游,東接新溪,西連羅坊,南鄰南安,北與樟樹市黃土崗鎮隔河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墟鎮
  • 別名:姚墟
  • 行政區類別:鎮
  • 人口:30036人
基本概況,地理環境,行政劃分,村鎮特色,相關信息,

基本概況

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2個村小組,112個自然村,總戶數7917戶,人口30036人。全鎮耕地面積33250.46畝,其中水田23208.46畝,旱地10042畝。山地面積2093公頃,森林覆蓋率30.6%。姚墟鎮集中展示了江西省農村文明村鎮建設情況,是江西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西省衛生鎮、江西省小康紅旗鎮示範鎮、江西省農村黨建十面紅旗鄉鎮;該鎮集中連片創建文明村鎮,改變了落後農村面貌,打造了現代化的新農村模式。
姚墟鎮建於宋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隸屬豫章西部,臨江、袁州、渝州連線三府交匯之地,古袁河中部姚墟灣里成為三府水道集散中心,因圩設鎮,歷史悠久。至今灣里民俗古文化、劉家贛劇團,萬全古商貿集散中心彰顯古鎮遺貌,展現文明遺風。姚墟鎮轄14個村委,102個自然村,國土面積72平方公里,年國民生產總值達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財政收入連年翻番。
姚墟鎮是一個務工大鎮,全鎮在外務工人員已達1.33萬人,占全鎮勞動力總數的88.7%,流動黨員187人,占黨員總數的22.5%,其中在深圳的流動黨員119人。全鎮外出人員年務工收入突破2億元,勞務輸出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由前幾年的25%上升到了62.7%,已成為姚圩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截止到2004年底,全鎮在境內銀行存款餘額達2億元。
姚墟集鎮人口由5000人增加至8000人,面積由1平方公里拓展至1.5平方公里。全鎮7200戶農戶中,已有6100戶建起了三層以上的新居,占總農戶的84.7%。全鎮102個自然村,按照“四個統一”(統一審批、統一用地、統一圖紙、統一施工)改造和新建小康村56個,占總數的54%,按照“四化”(地面硬化、房前屋後綠化、村內亮化、地下水溝淨化)高標準建設小康村34個,占村莊總數的32%,所有的小康村都實現了人畜分離,有統一的排水化糞系統、完善的公共用地,有良好的布局和整潔、舒適的環境。城鎮化率由32%提高到了60%。14個村委會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小康村建設普及率較高,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比較富裕。被評為“全省首批八個衛生鎮”之一,鎮黨委被評為全省“黨員隊伍建設基層黨建紅旗單位”,並受到省委表彰。

地理環境

姚墟鎮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區所在地。東界樟樹、新乾,南連峽江、吉安,西接分宜、仙女湖管理區,北鄰上高、高安,距省會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緯 27°50',東經114°58'。
姚墟鎮自然優越,物產豐富。渝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渝水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7℃,7月份是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時期,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由此可知,氣溫的日年變化有著一定的規律,即一種最高值出現在14時至15時,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的最高值出現在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

行政劃分

姚墟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2個村小組,112個自然村,總戶數7917戶,人口30036人,全鎮常年外出務工人員有7570人。全鎮耕地面積33250.46畝,其中水田23208.46畝,旱地10042畝。山地面積2093公頃,森林覆蓋率30.6%。
各行政村基本情況如下:
1、中元。耕地面積為1455畝,其中水田914畝,旱地541畝,有6個村小組
2、河埠。耕地面積為2491畝,其中水田1480畝,旱地1011畝,有7個村小組
3、南河。耕地面積為1275畝,其中水田707畝,旱地568畝,有5個村小組
4、灣里。耕地面積為1230畝,其中水田686畝,旱地544畝,有5個村小組
5、高湖。耕地面積為1085畝,其中水田481畝,旱地604畝,有7個村小組
6、蔣家。耕地面積為2618畝,其中水田1867畝,旱地751畝,有8個村小組
7、姚家。耕地面積為2381畝,其中水田1924畝,旱地457畝,有9個村小組
8、裴港。耕地面積為2144畝,其中水田2042畝,旱地102畝,有7個村小組
9、姚圩。耕地面積為4110畝,其中水田3444畝,旱地666畝,有13個村小組
10、新宋。耕地面積為3519畝,其中水田2243畝,旱地1276畝,有9個村小組
11、凌溪。耕地面積為2254畝,其中水田2058畝,旱地196畝,有11個村小組
12、劉家。耕地面積為3710畝,其中水田2802畝,旱地908畝,有7個村小組
13、萬全。耕地面積為2476畝,其中水田2230畝,旱地246畝,有5個村小組
14、年家。耕地面積為2412畝,其中水田2156畝,旱地256畝,有8個村小組
15、居委會。總人口為1627人,895戶。

村鎮特色

姚墟鎮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新余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在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小康村小康村
姚墟鎮蜜桔是新余市自主研發,擁有獨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果之一,是由溫州蜜桔中的黃岩本地早栽培選優出的“彭家39”株系,以其味甜化渣,皮薄易剝,果形整齊均勻,著色早橙紅鮮艷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1996年,市勞動人事局在姚圩鎮七里山區的力上村投資開發1000畝新余蜜桔,成立了力上果園實業有限公司,經過10年的運作,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力上果園場年採摘量突破200萬斤,產值達240餘萬元,畝純收入達1600元,並且在桔子採摘前就被搶訂一空,產品除暢銷南京浙江等地外,還遠銷東南亞,走向國際市場。
姚墟全鎮7200戶農戶中已有6100戶建起了三層以上的新居,占總農戶的84.7%。102個自然村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審批、統一用地、統一施工”建設的小康文明村達56個,占自然村總數的54%,形成了連片創建文明村的鮮明特色,正在規劃建設小康文明村20個。城鎮化率由32%提高到了60%。個體私營工商企業達1300多戶。102個自然村實施了生態村的改造,種植樹木10萬株,形成了“村在綠中、綠在水中、水在景中、景在村中”的良好格局;90%的村莊普及了清潔能源糞便無害化處理,部分村莊實現了管線下地、寬頻入戶。14個村委會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文明村鎮普及率較高,經濟發展較快,形成了連片創建特色。

相關信息

魅力名鎮:全國文明鎮——姚墟鎮
這裡是現代化的都市,城市化的農村,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商發展的樣板鎮;這裡,中央領導視察後,高度讚揚:“全國的農村都像這樣就好!”;這裡,被中宣部譽為“中西部地區農村文明村鎮建設的典範”;中央新聞媒體稱譽為“當代中國農民的‘桃花源’”;全國新聞單位多次集中採訪。這就是全國文明鎮——江西省新余市姚墟鎮。
2005年元月9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姚墟鎮代表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作經驗介紹,集中展示了江西省農村文明村鎮建設情況。姚墟,一個代表全國現代文明村鎮的響亮名字,它獨具魅力:江西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西省衛生鎮、江西省小康紅旗鎮示範鎮、江西省農村黨建十面紅旗鄉鎮;它獨具特色:集中連片創建文明村鎮,改變了落後農村面貌,打造了現代化的新農村模式,開創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它引導了當代中國新農村的發展方向,奏響了和諧社會文明新風!
千年古鎮、現代新鎮、經濟強鎮、花園中心鎮,中部崛起的江西,在姚墟集中展示了它的獨具魅力。和諧融合文明開放,創新贏得發展先機。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接廣深發達地區,融入全球化,使古鎮煥發勃勃生機,駛上發展快車道,姚墟將贏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物華天寶,勾畫了沉浮豫章;人傑地靈,成就風範姚墟。姚墟鎮建於宋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隸屬豫章西部,臨江、袁州、渝州連線三府交匯之地,古袁河中部姚墟灣里成為三府水道集散中心,因圩設鎮,歷史悠久。至今灣里民俗古文化、劉家贛劇團,萬全古商貿集散中心彰顯古鎮遺貌,展現文明遺風。
如今,轄14個村委,102個自然村,國土面積72平方公里,年國民生產總值達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財政收入連年翻番,現代新鎮和經濟強鎮融為一體的姚墟不斷續寫動人的華章。
全鎮7200戶農戶中已有6100戶建起了三層以上的新居,占總農戶的84.7%。102個自然村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審批、統一用地、統一施工”建設的小康文明村達56個,占自然村總數的54%,形成了連片創建文明村的鮮明特色,正在規劃建設小康文明村20個。城鎮化率由32%提高到了60%。個體私營工商企業達1300多戶。102個自然村實施了生態村的改造,種植樹木10萬株,形成了“村在綠中、綠在水中、水在景中、景在村中”的良好格局;90%的村莊普及了清潔能源和糞便無害化處理,部分村莊實現了管線下地、寬頻入戶。14個村委會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文明村鎮普及率較高,經濟發展較快,形成了連片創建特色。
“花園中心鎮、小康文明村”展示現代化的新姚墟。近年來,先後投入840多萬元加大對集鎮花園中心鎮建設改造,投入2000多萬元加大對固定資產投入,形成了“三縱兩橫、一個中心”的區域中心鎮格局,集鎮“三位一體”改造全面完成,實現了亮化、綠化、美化,集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品位進一步提升。小康文明村每年增加固定資產投入1200多萬元。風格優美的小洋樓,修葺平整的草坪,造型新穎的路燈,讓人仿佛置身於城市之中,這就是現代農村的靚麗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