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質美協主席、高級美術師、中國地質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造型藝術美學研究會理事、安徽省直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安徽文房四寶研究所研究員。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在國內外展覽、發表、出版書畫硯雕作品千餘件,獲獎二百餘件。其生平及代表作品已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藝林百家》、《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大辭典》、《中國名人傳記》、《中國書畫名家簽名鈐章藝術總覽》、《楹聯書法大觀》、《紀念毛澤東誕生一百周年書畫集》、《建黨八十周年書畫作品集》、《中國地質美術家作品集》、《安徽書畫精品展選集》、《安徽現代篆刻選輯》、《中國名硯》、《中國文房四寶》、《中國歙硯大觀》、《歙硯縱談》等二十餘種辭書。中華書局1995年版的《歙縣誌》記載了當代八位著名硯雕家,其名列榜上。美國紐約中文台、悉尼中文台、安徽衛視、安徽電視台國際部分別對其書畫硯雕藝術進行了專題報導。1991年3月被安徽省文聯推薦為全國青創會代表。2005年獲“中國當代傑出功勳藝術家”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傳祿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霍丘縣
- 職業:美術家、書法家、硯雕名師
人物簡介,媒體報導,作品,
人物簡介
曾獲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中國山野畫展》一等獎、中共中央宣傳部“五月的風”美展優秀作品獎、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美術作品優秀獎、中國企業文化節一等獎、首屆黃山杯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等。著名美術史論家,文房四寶研究專家穆孝天先生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評姚傳祿的硯雕:“傳統技法不下硯雕老藝人,而表現上富於創新,為文房四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風格鮮明,題材廣泛,使姚硯享譽中外。其作品為中外專家、學者、收藏家及博物館、美術館廣為收藏。
媒體報導
潛心翰墨,耕耘硯田 (月瀟羽)
中國繪畫自古講究書畫同源,而“書畫同源”在姚傳祿老師的筆墨世界裡則闡釋出另一種精彩。
自幼就喜習畫,多年學不輒止,臨池不輟,其堅實的繪畫功底和嫻熟技法,使得他的畫作具備了不斷創新的底氣,這也為後來硯雕打下深厚的基礎。他的畫多是山水,淺絳山水,那種水墨勾勒皴染之下,裹以石青、赭石為主色調,或枯筆焦墨,或濕筆潑墨,或白描淡寫,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畫面空濛而輕靈,線條遒勁而果敢,觀之心中則多會生宋詞那樣的清麗之感。
在他的山水畫中,有恢弘肅穆的高山峻岭,有清幽古樸的流水人家,橫出一筆,似一脈黛山,或若一抹輕雲,層層疊嶂和暮色靄靄中,便淋漓的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溶於水墨之中,似與不似間,恰得其神。
《雲山飛瀑》拾階而上,層林盡染,近處傲岸的奇松撐起廣闊的天空,山裡屋頂微露,點點的絳紅為寂靜的山增添了人煙的美境。飛旋其上的是一字排開的回家的鳥兒,啾啾鳴叫中和著遠處奔騰的瀑布響弦聲,一派生機勃勃之態。奇峰陡嶺,險岩怪石,飄渺無定的雲海圍繞其中,細看之下,絲絲縷縷的雲兒如潮水般擁瀉其下,一如心神在瞬間延伸出去,動與靜,收於放間,遠山近景間匯生命的衝動和畫的張力,自是一股靈動流入煙雲,呼之欲出。
以自然為師,以傳統為法。姚傳祿老師不僅能畫還善於書法,字和線蒼勁有力,運筆流暢,一氣呵成,如流水飛揚,排列布局,時大時小,時繁時簡,配合畫作的意境,各顯大氣磅礴。
在對藝術的潛心鑽研中,在傳統並不斷創新的書畫基礎上,更是涉獵石刻,墓刻,岩刻等,且諸藝具精。因其在地礦部門工作,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加之深厚筆墨功底,互通借鑑,探索雕刻藝術的同時靜心硯雕,尺許的硯雕藝術便在他的一刀一筆下,自然而然的生髮出來。
觀姚老師硯雕,已不是言語能概括,像是欣賞另一風格迵異的畫作,只不過此時的筆墨宣紙已被雕刀,歙石所代替,將構思映於石上,念著筆與宣紙的感悟運用其中,下刀有神,或取其形,或攝其趣,或擬其神,情趣,雅致神思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有畢恭畢敬的禪者,閒情逸緻的蓑笠翁,神靈活現的飛龍龜獸,靜逸拙趣的蔓藤葫蘆,也有婀娜多姿的飛天,根據石品形態,色澤不同進行布局,或景物或人物,恰到好處,妙趣橫生。
在雕刻技法上,較多的運用傳統的深刀,淺刀與細刻,線刻相結合的方法並時有創新,常見淺浮雕和深浮雕相結合,線條準確流暢,線面或剛或柔轉折自然,以工取勝,方寸之石也好,百餘斤巨材也好,經其琢磨,呈現出氣象萬千,寓意深刻的亦工亦意的寫意或工筆的山水畫來。
《九龍朝陽硯》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九龍騰空,隱現於祥雲之中,盤踞硯之四周,龍首昂翹渾圓,姿態迥然,龍鬚精細縷縷可辨足見功力,小弧線深刻圓渾龍鱗。流雲穿繞,呼吸吐納間龍身似一呼即出,硯堂有如一輪朝陽冉冉升起,群龍拱日,一派生氣盎然之勢,躍然硯面。
《東坡泛舟硯》,隨形而制,借層理自然斜出大水浪紋飾,千頃碧波橫江直流,風捲雲舒,東坡乘舟順流而下,神態自若,其快意自可想也。硯首雲卷繚繞,雲紋式樣化作墨池,與硯面渾然一體。書畫的密不透風,疏可跑馬完全被硯雕刻承載,不加贅余,豪放灑脫一如江水。
《攬月硯》則似飛天奔月之勢,浮雲而上。朵朵雲紋重複,迴旋的排列組合帶來了更多層次感,細線淺刻下的飛天靈動飄逸,神情嫻雅,飛舞的彩帶如行雲流水,奔騰自如,而月則在質樸的刀法下妙成墨池,而歙石上的金星點點似飛天的散花,又若滿天的星辰,自然天成,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
《葫蘆》則是為情趣的一個硯雕,因形施藝,如寫意的景物,葫蘆的大片葉子和絲絲柔柔的藤蔓纏繞,滿滿的擠在歙石的上端,一個碩大的葫蘆垂落其下,深刻的墨池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現了葫蘆的形態,以高度濃郁的硯雕語言,寓傳統法度於其中,工意結合,賜予以吉祥,福壽,驅邪等文化內涵,而寓意的同時也不忘硯面的細節描繪,大片葉子上大小點點看似糟亂的深刻淺出的洞洞,卻陡添自然的韻味。
藝海無涯,筆說話,墨起舞,硯載歌,密匝的交織在姚傳祿老師的藝術世界裡,過去的歲月是這樣,而今後也是如此,低調,執著,孜孜不倦的求索著,他正一步步進入更穩健,更開闊也更有個性的藝術領域。
(摘自《合肥視界》2011年第6期 )
作品
一、硯雕作品 姚傳祿具有紮實的傳統硯雕技法,且作品富於創新。他的作品“九龍朝陽硯”、“壁立萬仞”、“攬月”、“東坡泛舟”、“荷塘秋趣”等曾在安徽畫廊展出。其代表作“九龍朝陽硯”長60厘米,寬40厘米,厚5厘米,重25公斤。整整耗時一年才製作完成。該硯九條蛟龍盤踞硯之四周,龍首昂翹,體顯三截,龍鱗圓渾,龍身凸起,風捲雲舒,硯堂有如一輪朝陽冉冉升起,與騰龍和祥雲交相輝映,呈群龍拱日天成之態。
二、書畫作品 姚傳祿習畫山水,以傳統為法。清初畫家漸江、查士標、梅清、石濤諸家的作品都是他研習的範本,近當代的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宋文治等大師、名家的絕招都給了它深刻的啟迪。為尋山水真諦,他搜盡奇峰,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他數登東北千山,又到西北漫遊,五嶽歸來後,即投入黃山懷抱。為寫生,他到過敦煌、北戴河、山海關、承德、北京、黃山等地。泰山的雄奇、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煙雲、廬山的飛瀑,一次又一次讓他感動。四十餘年的跋涉搜奇,給姚傳祿帶來了豐富的繪畫素材。每當他打開思路,落筆宣紙,那傲岸的奇松、呼嘯的飛瀑、飄渺的雲海、陡峭的怪石就像潮水般地從他的筆底滾瀉而來,運用自如,神形盎然。他的山水畫,空濛輕靈,大氣磅礴。他的畫,線條遒勁,墨韻生動,意境奔放,氣象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