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粟山

委粟山

委粟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李村鎮南宋村,是一座孤立突起的圓錐狀小山丘。,當地老百姓也稱之為“禹宿谷堆”,相傳為大禹治水時的歇息處。

根據文獻記載,委粟山為曹魏、西晉、北魏三個重要王朝皇家祭天的圜丘之所在。山上曾有唐代石窟造像數個,現僅存一個。為洛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委粟山
  •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
  • 所處時代:曹魏、西晉、北魏
  • 保護級別:洛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文獻記載,考古發現,文物現狀,

歷史沿革

曹魏定都洛陽,將祭天的圜丘設在太極殿南20公里的委粟山。圜丘北對都城正門宣陽門、宮前大街銅駝街、宮城正殿太極殿,都城由此出現了建築軸線。
西晉代曹魏,沿用之。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太和十九年冬十一月,行幸委粟山議定圜丘,仍定在萬安山腳下曹魏圜丘所在的委粟山。

文獻記載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載: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冬十月,“營洛陽南委粟山為圜丘”,“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魏明帝曹叡並下詔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號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
《晉書·祀一》言: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十一月,“庚寅,冬至,帝親祠圜丘於南郊”。
《資治通鑑》載:南朝齊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十一月,“庚午,魏主(指北魏孝文帝)如委粟山,定圜丘”,“己卯,帝引諸儒議圜丘祀”,“甲申,魏主祀圜丘”。
《水經注》引《地記》曰:洛水東入於中提山間,東流會於伊。中提山,委粟山之別名也……然而謂山,原僅一阜,今已堙歿,不可見矣。”

考古發現

1983年秋,考古工作者在大谷關西北,今伊濱區李村鎮南宋溝村北二三百米處,發現一座獨立的小山峰,名為“禹宿谷堆”,相傳為大禹治水時歇息處。它略呈方錐形,底部最大徑約500米,高約50米。山頂略呈平台狀,面積約20平方米。舊有一座禹王廟,今已無存,唯見一件殘碑座。由山頂向下看,山坡上隱約現出層層平台的樣子。在山頂和北坡,曾撿到繩紋板瓦、繩紋筒瓦、斜繩紋磚、席紋磚殘塊等漢晉遺物。此山即曹魏圜丘所在之委粟山。

文物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地民眾在禹宿谷堆上開山取石,山陷數丈,山形破壞較為嚴重。村民說,山上曾有唐代石窟造像數個,現僅存一個,石窟外雕刻有力士造像。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