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姑海村(行政村)隸屬東川區銅都鎮,地處銅都鎮東南邊,距銅都鎮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昆明市170.00公里。東鄰達德村,南鄰阿旺鎮 ,西鄰沙壩,北鄰木樹朗村。轄上姑海、田壩、多牛、大坪子4個村民小組(自然村)。現有農戶 386 戶,有鄉村人口1439 人,其中農業人口 1439人,勞動力 79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33人。全村國土面積7.22 平方公里,海拔1600 米,年平均氣溫20.5 ℃,年降水量80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姑海村
- 隸屬:東川區銅都鎮
- 地理位置:銅都鎮東南邊
- 國土面積:7.22 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36畝(其中:田380畝,地 656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 6475.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4 畝,主要種植石榴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308畝;草地 1622畝;荒山荒地 1427畝,其他面積 312 畝。有豐富的水利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 300 戶通自來水,有8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86戶通電,有 1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0戶。
該村到銅都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5 輛,機車 1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7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7 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2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 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55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90.71萬元,畜牧業收入143.5萬元,漁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95.59萬元,工資性收入 8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651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89.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4 人,在省內務工81人,到省外務工 13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區內。該村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 該村有農戶 386戶,共鄉村人口 1463人,其中男性746人,女性717人。其中農業人口1463人,勞動力81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70人;享受低保 91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2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距離鎮中學13公里。截止2007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0 人,其中小學生300 人,中學生10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84.2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狀況、資金使用情況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2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4 人,少數民族黨員 2 人,其中男黨員 5 人、女黨員 49 人。該村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鎮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副書記等組成,下設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該村團總支2003年被評為鎮級先進基層團總支;2002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集體等等。
人文地理
姑海村河谷區,海拔1350-1577米,彝語,意為積水成海的地方。包括上姑海 下姑海 多牛 塘家彎 大平子 5個自然村。呈點塊結合的複合式聚落。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5.0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薄弱,2.農民對科技意識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