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樓

姊妹樓

江都市郭村鎮上有座遠近聞名的于氏雙樓,兩樓造型相同,均為磚木結構,青磚黛瓦,坡頂風牆。其間有樓梯相連,遠遠望去,好似孿生姊妹攜手而立,故名姊妹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姊妹樓
  • 建築類型:青磚黛瓦,坡頂風牆
  • 建築位置江都市郭村鎮
  • 占地面積:4畝余
特點,設施,

特點

姊妹樓系清代末年翰林於齊慶故居,此樓面南而立,上下2層,南與花廳相接,北與客堂相連,占地4畝有餘,當時在塘頭鎮上可謂鶴立雞群。姊妹樓設計精巧,造型奇特。兩樓似分似合,若即若離,結構緊湊,渾然一體。最有趣的是,正看為一樓獨立,旁看兩樓相連,可謂匠心獨運,天工巧奪,在古建築中堪稱一絕。

設施

姊妹樓樓內陳設古色古香,質樸無華。精美的雕刻窗欞,圖案各異:有各顯神通的八仙過海,有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有象徵吉祥如意的五蝠(福)臨門……無不神形兼備,惟妙惟肖。人在樓中,或坐、或立、或信步、或憑欄,田園景色,盡收眼帘。每當月上東山,最宜在此觀月之出,欣賞“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的美麗景色。
樓下是1座花園。園內有1座石塔,四周古樹參天,修竹挺拔,四季花草,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各種假山奇石,玲瓏剔透。進入園中,真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深”之感。可惜,現已蕩然無存。
姊妹樓也是革命歷史的見證。1940年7月,郭村保衛戰勝利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一度曾設於此,許多叱吒風雲的革命將領如陳毅、粟裕、葉飛等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姊妹樓也是民主政權建設的見證。1940年7月7日,蘇北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江都縣第一屆抗日民主政府在姊妹樓下花廳內宣告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