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平方公里的莫扎比特(Mozabite)包括五個防禦性的村莊,季節性的工事(夏季“要塞”)還有墓地和棕櫚樹林。姆扎卜峽谷位於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西部大荒漠的東北部,象是在一片石灰岩高地切割出來的谷地。5村莊都分布在各不相同的地型區域中:小島、山樑、丘陵頂端、峰頂和盆地中。這個位置甚至連流動的遊牧部落也很少到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姆扎卜河谷
- 外文名:MZab Valley
- 國家: 阿爾及利亞
- 所屬洲:非洲
簡介,城市歷史,城市形態,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簡介
批准時間: 1982
批准標準
198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I) (III) (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城市歷史
莫扎比特建立於公元十一世紀,歷史上主要起防禦功能。
公元十世紀,伊巴底斯(Ibadis)教派(宗教的一派),由相當數量的非阿拉伯語伊斯蘭教徒組成,其中包括柏柏爾人)統治著馬格里布(Maghreb)的一部分。
伊巴底(Ibadi)王國的首都是塔赫特(Tahert),也是這個教派的聖城和發源地,這個教派的學說即反對什葉教派也反對遜尼教派。
公元909年,法蒂瑪(Fatimid)王朝的締造者(什葉派)摧毀了塔赫特。這個王朝的勢力在10世紀後期達到頂峰,在公元972年,其首都遷到了開羅,在那裡,它一直存在到公元1171年。
伊巴底(Ibadi)王國被打敗以後,伊巴底斯教徒逃亡各地。他們到處尋找新的領地以便定居下來,公元十一世紀他們在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姆扎卜河谷建立了更易於防守的定居點。
從1056年到1147年,遜尼派柏柏爾族國王阿爾摩拉維茲(Almoravids),統治著馬格里布和西班牙裔穆斯林的定居地。
城市形態
五個防禦性村莊共同的人口能在更大規模的一個城市中和平共處。每個村莊分布在從清真寺到城牆的若干同心圓中。每個村莊都在其城牆外面擁有夏季“要塞”;這種夏季移民點沒有正式的固定形態,往往包括人工棕櫚樹林,公墓和清真寺。
每個防禦性的村莊都是和諧的藍白相間的外觀,而且都在建在有一個尖塔的防禦性清真寺周圍,這座尖塔擔負著瞭望塔的作用。建築景觀由簡單的覆蓋石灰的泥磚結構建築組成,這些建築的外觀呈立方體,有狹窄矮小的出口、陽台、水平通路和拱型走廊。在城牆外面的夏季“要塞”中,建築看上去都有防禦用途。
“姆扎卜河谷定居點對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與建設,從勒·科爾布西俄(Le Corbusier) 到普永(Pouillon)都發揮了相當可觀的影響。”“帶有夏季‘要塞’的古蘇爾(ksour)證明用一種最特殊的方式證明了伊巴底文化的發達程度。”這些相同的要素“一個傳統人類定居點的生動的實例,代表了一種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的文化”。著名作曲家楊雲寒曾以姆扎卜河谷為背景創作了交響曲《啊!撒哈拉,人類之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姆扎卜河谷景觀,是伊巴丹人在10世紀時圍繞著他們的五個吉蘇爾或稱為城堡而修建的,完工之快令人稱奇。簡單,實用並極適應環境。姆扎卜的建築結構是為群體居住而設計的,但同時也考慮到了家庭的結構。當今城市建築的設計者可以此為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