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議科舉新章折

《妥議科舉新章折》是張之洞所著作品,出自於《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妥議科舉新章折
  • 作者:張之洞
  • 作品出處: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竊臣前準部咨,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六日欽奉上諭,開經濟特科,令中外大臣薦舉考試。近日恭讀邸鈔,四月二十三日欽奉上諭,殷殷以變法自強,京外設立學堂為急。又讀邸鈔,五月初五日欽奉上諭:於下科為始,鄉、會歲科各試向用四書文字者,一律改試策論。一切詳細章程,該部即妥議具奏。等因。欽此。際此時局艱危,人才匱乏,屢頒明詔,破除成格,力懲譾陋空疏之習,思得體用兼備、通達時務之士而任之。海內士民見我皇上處事之明決如此,求才之急切如此,孰不欽仰感奮。
竊惟救時必自求人才始,求才必自變科舉始。四書五經,道大義精,炳如日月,講明五倫,範圍萬世。聖教之所以為聖,中華之所以為中,實在於此。歷代帝王經天緯地之大政,宅中馭外之遠略,莫不由之。國家之以四書文、五經文取士,大中至正,無可議者也。乃流失相沿,主司不善奉行,士林習為庸陋,不能佐國家經時濟變之用,於是八股文字遂為人所詬病。今聖主斷然罷去八股不用,固已足振動天下之耳目,激發天下之才智。特是科舉一事,天下學術所系,即為國家治本所關,若一切考試節目未能詳酌妥,則恐未必能遽收實效,而流弊亦不可不防。嘗考北宋初創為經義取士之法,體裁只如講義,文筆亦尚近雅。明成化時,始定為八股之式,行之已五百年。文徇俗而愈卑,流積久而愈敝。雖設有二場經文、三場策問,而主司簡率自便,惟重頭場時文,二、三場字句無疵,即已中式。遂有三場實止一場之弊。今改用策論,誠足以破拘攣陳腐之習矣。然文章之體不正,命題之例不嚴,則國家垂教之旨不顯,取士之格不一,多士之趣向不定。今廢時文者,惡八股之纖巧、苛瑣、浮濫,不能闡發聖賢之義理也,非廢四書、五經也。若不為定式,恐策論發題,或雜采群經字句,或兼采經史他書。界限過寬,則為文者必至漫無遵守,徒騁詞華。行之日久,必至不讀四書、五經原文,背道忘本,此則聖教興廢、中華安危之關,非細故也。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張之洞(1837-1909),早年由科舉入仕,居京官幾二十年。1882年後歷任山西巡撫、兩廣、湖廣總督。晚年以體仁閣大學士入值軍機處。他任湖廣總督長達18年,因其創辦近代企業和新式學堂以及編練新軍而影響當時,享譽後世。此外,他還是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當時主持規劃和興建鐵路最多的人;他主持制訂的“癸卯學制”開始了傳統教育的近代化;主稿的“江楚變法三折”成為清末新政改革的藍圖。他在《輶軒語》、《書目問答》中為士子指明向學的門徑,在《勸學篇》中,則首次對時人認知和融通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理念作出完整系統的理論概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