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如意寶解脫莊嚴論

妙法如意寶解脫莊嚴論

《妙法如意寶解脫莊嚴論》是2009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岡波巴·拉傑索南仁欽。本書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三祖岡波巴大師所造的一部殊勝論著。

基本介紹

  • 作者:岡波巴·拉傑索南仁欽
  • 譯者:希惹群培
  • ISBN:9787802541252
  • 頁數:183
  • 定價:25.00元
  • 出版時間:2009-7
  • 副標題:大乘道次第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妙法如意寶解脫莊嚴論—大乘道次第》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三祖岡波巴大師所造的一部殊勝論著,在藏傳佛教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法的修道次第,是佛經中本有之義,而由諸大菩薩在論典中開顯。在經歷了朗達瑪滅佛之難後,印度的阿底峽尊者在雪域重燃正法明炬,其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系統提出了修道次第,並著有《菩提道燈論》,其後中國藏地祖師大德宣講道次第者漸多,而岡波巴大師的《妙法如意寶解脫莊嚴論—大乘道次第》可謂中國藏地本土論師較早闡述道次第的一部論著。在這部論著中,大師將噶當派的竅訣和大手印教言作了完美的結合。其內容可用“因與所依及助緣,方便果位與事業”來概括,全論教理並重,以菩提心修法提綱挈領,含攝了三士道修法的精華。本論引證豐富,對於被稱為五部大論的因明、俱舍、戒律、中觀、般若的內容均有涉獵,尤其是本論列專節闡述基石,而這對於趨入大手印正見具有重要意義。學人若能深切領會本論的宗旨,則上能對菩提佛果產生無比希求之心,下能對一切眾生悲愍利樂之心,這也正是所有殊勝論典的加持力所在。

作者介紹

釋迦牟尼佛傳《三昧地王經》(Samadhiraja Sutra),講述心靈實相的真義時,他詢問在坐的弟子們,誰願意發願,日後轉世再來,以守護這殊勝的智慧。菩薩月光童子(Dawu Shunnu)發誓他願意,多年之後,他轉世為岡波巴尊者——由密勒日巴處領受了完整的法教,並弘揚心靈的本質大手印(Mahamudra)法教於全西藏。
岡波巴(西元1079-1153) 生於東藏的納(Nyal),他的父親是醫生,培養他,使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就為一位善巧的醫生,為許多人們解除疾病之苦。然而,一次嚴重的傳染病,他未能挽求他的妻子及子女的性命。從此,他出離了世間的生活,領受了比丘戒,將自己沉浸於經續道次第的研讀,並發大願心,要毫無分別心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各種不同的徵兆出現在他的夢中,預示他將解脫證悟,將會在全神貫注的一味禪定中,持續數日。
有一天,岡波巴從旁聽到三位乞丐正在討論密勒日巴所展現的神跡,就在聽到這位偉大瑜伽士的名字的當下,岡波巴被虔誠心征服,當場昏倒。當他醒來後,他開始要去尋找這位偉大的上師,其時,密勒日巴正在偏僻的山區閉關。岡波巴在旅途中,心完全被盤據了似的,竭力尋找,時常因為體力衰竭虛弱而昏倒,最後,他抵達了密勒日巴的足前,密勒日巴接受他做為弟子。
密勒日巴傳授他噶舉傳承的主要法教,包括那洛六法,然後,將岡波巴送到人跡罕至的山洞去作禪修,在那裡,岡波巴很快地便生起修行道上的各種經驗徵兆。有一次,他經驗到山洞中充滿了本尊。另一次,他見到自己全身只有血管與骨頭,而沒有皮肉。還有一次,他修行所在的山谷,充滿了煙霧,他被迫摸索著回到密勒日巴的跟前。每一次,密勒日巴都告訴他,不要太執著於外相,告訴他:“不是好也不是壞,繼續修行!”。由於他前世的高度證悟,以及他對密勒日巴的信賴,岡波巴進步地非常快速。最後,密勒日巴傳予他所有珍貴的法教及灌頂,然後,送他到中藏去發展他的修行。
經過多年隱僻荒山的禪修,岡波巴獲致證悟,並清晰地親見他的上師是金剛總持。正如密勒日巴所預言的,當地的本尊,邀請岡波巴在達波(Dagpo)建立寺廟,在那兒,許許多多的弟子們聚集過來,領受他所開示的噶舉傳承法教。在這段期間,岡波巴多次顯現他的超能力,常常化現為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很多人報告說,他們同時見到他在一地主持薈供,又在另一地主持開光,且在第三地講學。最後,在他進入究竟實相般涅槃的時候,天空充滿了無盡的彩虹,及白色的舍利塔,且降下花雨,這代表一位完全證悟者的圓寂。

作品目錄

序一
序二
譯序
岡波巴大師略傳
頂禮立誓文
第一章論體總述
第二章支分詳述
第一節宣說因如來藏 / 第二節宣說所依人身寶 / 第三節依止善知識之理 / 第四節宣說有為無常 / 第五節宣說輪迴之痛苦 / 第六節廣宣業果 / 第七節宣說慈心與悲心 / 第八節皈依與持戒 / 第九節圓滿受持菩提心 / 第十節宣說發願菩提心之學處 / 第十一節宣說六波羅蜜多之安立 / 第十二節布施波羅蜜多 / 第十三節戒律波羅蜜多 / 第十四節安忍波羅蜜多 / 第十五節精進波羅蜜多 / 第十六節禪定波羅蜜多 / 第十七節般若波羅蜜多 / 第十八節宣說道之安立 / 第十九節宣說地之安立 / 第二十節宣說圓滿佛果 / 第十二一節宣說佛事業
著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