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聖丸是一道中藥藥方,處方來源為《聖濟總錄》。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如聖丸
- 主要適用症:脾寒髒寒,腹疼,腸滑下痢。
-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丸,小兒服1-2丸
- 主要用藥禁忌:眉毛鬚髮脫落,不可食油膩生冷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一三三,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儒門事親》卷十五,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五十五,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普濟方》卷一六九引《醫學切問》,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普濟方》卷六十,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惠》卷八十五,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朱氏家傳》,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雞峰》卷九,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臨床套用,《雞峰》卷十七,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普濟方》卷三十八,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魏氏家藏方》卷七,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醫林方》,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準繩·瘍醫》卷二引《梅師方》,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外科理例·附方》,別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加減,製備方法,用藥禁忌,附註,《小兒藥證直訣》卷下,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各家論述,《普濟方》卷六十引《博濟》,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普濟方》卷二四七,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用藥禁忌,《本草綱目》卷二十引《乾坤秘蘊》,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衛生總微》卷十二,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
烏頭(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臍)、綠豆各等分。
主治
脾寒髒寒,腹疼,腸滑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白痢,煎乾薑湯送下;赤痢,煎甘草湯送下;赤白痢,煎乾薑甘草湯下;水瀉,用新汲水下。小兒服1-2丸,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末,新水為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組成
草烏頭(去皮尖,銼,油煎令焦)半兩,楓香脂(研)半兩,赤小豆半兩,躑躅花半兩,威靈仙半兩,地龍(去土,用火燒地赤色,將醋澆過,放地龍在上,用碗蓋1時許取用)半兩,仙靈脾半兩,蒺藜子(炒去角)半兩,乾蠍(去土,炒)半兩,白僵蠶(瓦上炒)半兩,天南星(炮)半兩,防風(去叉)半兩。
主治
腳膝下注生瘡,熱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威靈仙(去土)1兩,陳橘皮(去白)1兩,續斷(炒)半兩,白礬(飛過)半兩,當歸(去蘆頭,炒)半兩,乾薑(炮裂)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連翹(炒)半兩,槐莢子半兩(炒香為度,取莢內子)。
主治
五種痔疾。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食前用陳粟米飲送下,每日2次。如年深者,加丸數。疼痛甚者,當日見效。此藥能療積年患,20年以上,只可10服;新患,2-3服便止,更不再發。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
黃柏半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防風半兩,白僵蠶1兩,全蠍3分,輕粉半錢。
主治
癬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嚼羊蹄根汁送下。隨病人上下,分食前後。又以羊蹄根塗癬。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羊蹄根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
豉7粒(慢火微炒轉色,傾出,搓去皮),斑螫1枚(去翅足,微炒)。
主治
卒暴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酒或熱醋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飯為丸,如豌豆大。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
巴豆3粒(去殼),黑豆49粒,砒霜(研)半兩。
主治
瘧疾結成症瘕。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取嫩桃葉7片,水1盞,煎數沸,傾入盞內,用醋1-2滴打勻,通口令病人面向東方吞下。如無桃葉,以桃枝7寸煎湯代之。
製備方法
上將巴豆、黑豆用米醋浸一宿,去皮膜,入乳缽內順研100匝,入砒又逆研100匝,為丸如小豆大,用丹砂為衣。
《普濟方》卷一六九引《醫學切問》
組成
陳皮3錢,乾薑3錢,巴豆1錢,甘草1錢,三稜半兩,莪術半兩,芫花半兩(加醋1升煮,耗大半,取焙乾)。
主治
男子婦人,飲食所傷,結成積塊痞痛。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淡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和勻,余醋煮糊為丸,如綠豆大。
《普濟方》卷六十
組成
僵蠶、南星、馬屁勃各等分。
主治
九種咽喉。
用法用量
噙化。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鹽梅生薑汁為丸,如彈子大。
《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
牛黃2錢(細研),犀角屑1分,硃砂1分(細研),雄黃1分,麝香1錢(細研),人參1分(去蘆頭),白茯苓1分,龍齒1分(細研),鉤藤1分,羌活1分,蟬殼2-7枚(微炒),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主治
小兒慢驚風。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煎犀角湯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朱氏家傳》
組成
石燕子2個。
主治
小兒外腎腫赤脹痛。
用法用量
塗在腎上。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米醋調成膏子。
《雞峰》卷九
組成
草烏頭3分,黃連3分,官桂1兩,乾薑1兩,桔梗1兩,茯苓1兩,川椒1兩,茱萸1兩,柴胡1兩,厚朴1兩,乾地黃1兩,菖蒲1兩,紫菀1兩,防風1兩,人參1兩,鱉甲1兩,大芎1兩,枳殼1兩,貝母1兩,甘草1兩,甘遂1兩,巴豆1兩半(取白霜)。
主治
腹內諸積聚,歲久癖塊不消,黃瘦宿水,朝暮咳嗽;及積年冷氣,臍下絞結衝心,膀胱兩脅徹背連腰痛無休息,繞臍似蟲咬不可忍;及十種水病,五般痔疾,九種心痛,反胃吐逆,飲食減少;宿食不消;婦人月水不通,五邪八瘕,沉重欲死,恐懼歌笑不定,心神狂亂,形體羸瘦;一切風,遍身頑痹,不知癢痛,或似蟲行,手足煩熱,夜臥不安;小兒驚疳等。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食前米飲送下,每日只1服。
臨床套用
1.跌打損傷:一人先因馬墜,臨老痛楚,不能飲食,命在須臾,日服五丸,經旬日取下血如雞肝1000-2000片,與膿清水2升許,其病遂愈。 2.虛勞:三原主簿妻病十五年羸瘦至甚,日服五丸,旬日取下青蟲六十四個,膿血三四升,其病遂愈。 3.大風病:一人患大風病,眉毛落盡,遍身生瘡,服藥百日,取下五色膿並清水各數升,遂得平復。食即吐逆一人食即吐逆,羸病十年,服藥半月,取下蝦蟆七個,清水一升許,便愈。 4.癖塊:一人患癖塊積年,服藥二十日取肉蛇二條,各長尺余。 5.帶下:一人久患帶下,服藥二十日後汗出,取下雞肝色惡物而病癒。
《雞峰》卷十七
組成
豬懸蹄3兩,穿山甲3兩,蝟皮3兩,紅樣兒3兩。
主治
年深痔疾,惡瘡腫癢。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甘草末1錢,同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銼,用藏瓶1個,入藥在內,鹽泥固濟,留眼子1個,用炭火燒令通赤,煙盡為度,為細末,入沒藥1兩,乳香半兩,麝香1錢,同再研勻,用黃蠟3兩熔化和丸,如粟米大。
《普濟方》卷三十八
組成
大蒜(研細)、淡豆豉、地榆各等分。
主治
腸風髒毒,下血不止,日久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椿樹葉湯送下;若無椿葉,取大眼桐皮(颳去青皮,取白),煎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大蒜同研令勻,入煉蜜少許,搗令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
川百藥煎(好者)不拘多少。
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如白冷痢,以罌粟殼1枚(炙黃色)煎湯送下;赤痢,甘草湯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白湯調陳米糕為丸,如梧桐子大,略用百草霜為衣。
《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醫林方》
組成
馬兜鈴半兩,山梔子1兩,紅芍藥1兩,沒藥2錢,當歸半兩,定風草半兩,防風半兩,乳香2錢,五靈脂半兩,玄胡索半兩,乾漆半兩(炒令煙出)。
主治
婦人心腹痛,氣衝上,不省人事,邪風透入小腸,咳嗽,兩脅積血成片。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服,如腹痛,乳香湯送下;咳嗽,人參、杏仁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
組成
乾薑(炮)1兩,槐花(炒)1兩,宣連半兩。
主治
冷熱瀉痢,腹痛,米谷不消,膿血赤白。
用法用量
每服大人30丸,小兒7-8丸,如常瀉,溫水下;赤多,米飲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1兩,丁香3錢,烏梅(去核)1兩半,乾漆(搗碎,炒煙出)1兩,滑石1錢。
主治
積聚癖塊,一切所傷,吃食減少,日漸黃瘦。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隨所傷物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然後入巴豆同研勻,用粳米飯同搗爛,丸如粟米大。
《準繩·瘍醫》卷二引《梅師方》
組成
樟腦(另研)1錢,牛黃(另研)1錢,桔梗1錢,甘草(生用)1錢。
主治
風熱毒氣上攻咽喉,痛痹腫塞妨悶,及肺癰喘嗽唾膿血,胸滿振寒,咽乾不渴,時出濁沫,氣臭腥穢,久久咯膿狀如米粥。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化。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20丸。
《外科理例·附方》
別名
如聖丹
組成
全蠍1兩半(酒洗),連翹1兩半,天麻1兩半,防風1兩半,荊芥1兩,川芎1兩,白芷1兩,當歸1兩(酒洗),黃柏1兩,羌活1兩,桔梗1兩,大黃1兩(煨),滑石1兩,石膏1兩(煅),白朮1兩,麻黃1兩,苦參1兩,僵蠶1兩(炒),蟬蛻1兩,芍藥1兩,山梔1兩,枳殼1兩,細辛1兩,皂角刺1兩,大風子肉1兩,獨活5錢,人參5錢,鬱金5錢,芒消5錢,黃連5錢。
主治
癩風。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用六安條煎湯送下,每日3次,半年全愈。小便尿如靛水黑色,此病久深者,只用此藥2料。
加減
如瘡破裂,只用大風子殼煎湯洗,春夏滑石、石膏依方用,秋、冬2味減半,過春分、秋分服防風通聖散1帖,空心服,利3-4次,以粥補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紅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如眉毛鬚髮脫落日漸生者,切不可食羊肉、鵝、雞、豬頭、蹄、鯉魚、生冷,如肯食淡,百日全愈。
附註
如聖丹(《壽世保元》卷九)。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
胡黃連2兩,白蕪荑(去扇,炒)2兩,川黃連2兩,使君子1兩(去殼),麝香(別研)5分,乾蝦蟆5枚(銼,酒熬膏)。
主治
冷熱疳瀉。
用法用量
每服人參湯送下,2-3歲者5-7丸,以上者10-15丸,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末,用膏為丸,如麻子大。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類證釋義》:此方為治疳殺蟲之劑。積久必熱,故用二連清積熱,合使君子以加強殺蟲之力,蕪荑燥濕殺蟲,蝦蟆為疳積腹膨主藥,又佐以芳香開竅之麝香,故疳瀉可愈。
《普濟方》卷六十引《博濟》
組成
大黃末1分,蝸牛2-7枚,白礬末1分,陳白梅皮1分,馬勃1分。
主治
纏喉風及喉痹。
用法用量
如患者開口不得,即以水磨,用竹管子吹下入喉中,立愈;如輕者,以綿裹含化1丸。
製備方法
上於五月五日午時,用白梅皮,蝸牛同研,和丸如楝實大。
《普濟方》卷二四七
組成
地膽32個(去頭足),斑蝥50個(去頭翅足),鹽豉70個,輕粉半錢(為衣)。
主治
男子五種疝氣;婦人產前經血不來,赤白帶下,經血不止;產後惡物不行,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先飲好酒3-5盞,後用溫酒送下,如重車行5里,小腹微覺痛,取下胞中病如雀腦相似,是病根;婦人產後,臍腹痛,惡物末盡,服7丸,童子小便送下;男子婦人痃氣並小腹臍痛,每服1丸,溫酒送下,婦人用童子小便下。
製備方法
上藥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用藥禁忌
忌食雜魚、濕面及雞、豬、馬、牛等肉。
《本草綱目》卷二十引《乾坤秘蘊》
組成
草血竭1兩,羊膻草1兩,桔梗1兩,蒼朮1兩,甘草5錢。
主治
脾勞黃疸。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醋湯送下,每日2次。數日面色復舊。
製備方法
上為末。先以陳醋2碗入鍋,下皂礬4兩煎熬,良久下藥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塊,為丸如小豆大。
《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
白蕪荑(微炒,去皮)2兩,黃連(去須)1兩,神曲(炒)1兩,麥糵(微炒)1兩。
主治
小兒五疳羸瘦,面黃腹急,盜汗體熱,乳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豬膽汁煮糊為丸,如黍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