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人民公園

如皋市人民公園

如皋歷來只有私家園林,沒有供人民大眾遊覽的公共園林。民國建立後,如皋士紳倡議建造公園,報經縣公署同意撥款。共同選定園址;東北城腳明代冒氏逸園和佘氏古澹園的舊址,這裡當時已是一片菜田,間以竹樹茅舍;靠近東水關孫益泰碾坊的曬場,原來是均貯倉遺址;分別屬於馬、孫等姓私有。建園規劃決定後,馬錦繁捐地17畝,孫益泰主人孫恩緒捐地8畝,另外徵購5畝許,共30畝有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如皋市人民公園
  • 面積:51畝
  • 著名景點:革命公墓
  • 設施: 兒童樂園 圖書館
  • 現狀:與水繪園合併為水繪園風景區
發展歷史
1949年,如城二次解放。這時公園已樹木零落,盆景散失。縣人民政府決定公園劃歸文教科管理,將收集的盆景、地景移送公園,並修葺房屋,補種樹木,設人民教育館和 圖書館於園內,改名“如皋人民公園”。
如皋市人民公園
1951年拆城牆,園地向城外展伸。次年在東水關北城基上建革命烈士館。
1953年,公園屬如城區政府領導,1956年又劃歸縣政府文化科。將中禪寺東隙地3畝和原通揚河與濠河之間的“三角洲”18畝,一併劃給公園,共有土地51畝,池塘23畝。1957年又復歸如城鎮政府管轄。翌年,因園門前木橋朽杯,在原橋之北重建磚石水泥的水明橋。同時拆除即將倒塌的劇場和劇場橋,在其廢址上種植柏樹。
1961年公園改由縣文教局領導。
“文革”時期,公園一度封閉,大廳改為“革命公墓”,花木、盆景遭到毀壞,民三三烈士紀念塔被推倒,濠河以東劃給石灰窯。
1973年,公園修葺整理,增添花木及稀有動物。在水明橋西尾建牌樓式園門。此後,陸續建造繪園橋、小溪橋、魚廊、瞰閣等景及兒童樂園。
1976年,遊園開始收費。
1986年,公園劃屬縣城鄉建設委員會後,撥款增建花房、餐廳和後山小亭,洗缽池內恢復遊艇,增加專人培育花卉盆景,除供遊客觀賞而外,並在本地和外地銷售。花卉、盆景在國內展覽評比中多次獲獎。
1990年10月動工,在公園西北城牆舊基上重建城牆96.2米。1990年有園地32.8畝,水面23.26畝,職工43人,年收入12萬餘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