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

如琢如磨

如琢如磨,拼音為rú zhuó rú mó,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琢如磨
  • 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成語名稱】:如琢如磨 (rúzhuó rúmó)
【成語出處】:《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成語釋義】:古代把骨頭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頭加工成器物叫“磨”。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學習長處,糾正缺點。
【朝歌淵源】:衛武公,衛國第10代國君。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城。詩經.衛風中的詩歌均收集於朝歌一帶。淇河就是京畿之河,淇奧、淇竹都有名顯的地域特徵。
【成語故事】:淇縣有一個村叫思德村,村南面的一條河叫思德河,107國道橫跨思德河上的橋也叫思德橋。其實,思德村原來叫槐蔭村,南面的的河叫小石河,這是後人為了紀念衛國第10代國君衛武公的美德而更改的。沿河逆流而上,來到山口,有一座水庫叫奪豐水庫,老一輩人都叫武公祠水庫,水庫北岸,攀仙人梯而上,在懸崖峭壁上有個祠堂那就是武公祠,方圓四周,那就是古淇園遺址。
衛武公是一位很開名的國君。他的開名之處首先是他能修身正已。相傳,有一天,他和幾個大臣在後花園徜徉漫步,談笑風生,正好遇到一位花匠在修剪整枝。衛武公就停下來:“你多長時間剪一次?”“在生長期大約十天左右剪一次。”花匠答道。衛武公笑了:“哈哈,修剪花草,剪了又生,生了又剪,總是剪不完的,但是越剪越好看。”隨行的官員也都附和著,隨即,他把話鋒一轉:“人也就像這花草,欲望是無盡的,也總是剪不完,理還亂,但我們能盡力而做的是把他剪得更美觀,成為一道悅目的風景,如果不經常修枝打杈,他們就會瘋長,變得滿目皆非,醜陋不堪。”一席話說得官員們五服投地。
衛武公不僅嚴於律已,而且還能十分準確的把握好自己同臣民的關係。對於國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也是一國之民,盡心盡力,死而後已;朝庭之上他是一國之君,言必信,行必果;退朝後,他和大臣們又成了朋友,採納眾臣意見,頃聽百家之言,正反兩方比較,從中吸取精華,歸納治國良策。他95歲時,還作詩《抑》與臣共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他在位55年,能以民為本,增修城垣,興辦牧業,政通人和,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公元前758年,衛武公去世,被謚為“武”。衛人感其德,賦《淇澳》歌頌其高風大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