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挑戰社會與政治假設的建築創造的新視角探討了深思熟慮的工作是否可以在社會現實上留下深鐫的烙印。由於建築的功用是表明一個社會群體的共同熱望的工具--提供文化價值的符號與承載文化生產--在用地、規劃、形式、技術和材料上的革新方面是否能夠帶來社會組織結構的進步?本書介紹了6個年輕的事務所,他們的作品試圖通過在建成環境的框架中轉化都市與郊區體驗、調整和重新想像新關係與社會結構,去處理虛構與建造之間的邊界。
基本介紹
- 書名:如果……那么——建築的思索
- 原版名稱:If...then: Architectural Speculations
- 譯者: 林源
- 裝幀: 平特
- 開本:32開
基本資料,目錄,序言,
基本資料
國際書號: 9787112116195
譯者: 林源
頁數: 175
定價: 64 字數:
原書名:
If...then: Architectural Speculations
如果……那么──建築的思索
裝幀: 平特32開
叢書名: 國外青年建築師設計作品譯叢
版次: 1
分類: 土木工程
出版日期: 2010/02/01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文字: 中文(簡)
目錄
致謝 羅莎莉·吉納弗羅
前言 斯坦·艾倫
引言 安妮·里塞爾巴赫
參賽者簡介
LCM事務所
EMERGENT事務所
Luz工作室
米特尼克-羅迪爾-希克斯事務所
博登聯合事務所
米洛比概念系統事務所
序言
今年的青年建築師競賽的題目來自於計算機的程式語言。“如果……那么”是嵌入在程式語言體系中的條件性語句。這個詞來源於數學上的推論法,是為了在錯綜複雜的計算機算法結構中指示出幾條清晰路徑所必經的邏輯的大門。同時它還傳達出這樣的訊息——建築正在進入一個與數位技術緊密關聯的新階段。
建築與計算機的確切的關係史還未被書寫,但是這部歷史肯定要以戰後不久即開始的軍事和工程學科的技術轉化為開篇。近幾十年來,由於計算機的影響已經不再局限於單純的技術方面,建築正在努力去接受這個仍在發展的技術。可以看出這個過程包含三個明顯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在計算機朋客和解構主義的影響下,建築與數位技術的聯繫主要是隱喻性的。20世紀80年代由於很容易接觸到快速發展的網路,許多建築師著迷於這種新型技術所提供的網路互動性的潛力和靈活多變的個人身份認證,問題是,在現實中可利用的計算機技術不僅低速,而且昂貴,建築師通過實驗性的方案和裝置,有時候也綜合一些新媒體的映像,試圖去捕捉令他們著迷的這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但是這些方案在絕大多數時候仍然是由傳統的手段來實現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的建模軟體(某種程度上是通過電影工業的數字卡通片發展起來的)才開始廣泛地套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開始在建築院校中教授。這代表著第二個階段的開始,在這個階段中數位技術的作用主要是常規性的。喜愛連續表面和規矩的複合形體是這一階段作品的特點。由於建築師興奮地采究這些迅速發展的建模工具的形式潛力,一種新的審美風格開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