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漢語辭彙)

如意(漢語辭彙)

如意,漢語辭彙。

拼音:rú yì

釋義:1、符合心意。

2、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常被作為禮品饋贈友好。玉如意特點鮮明,大多做工精細,是一個值得收藏的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意
  • 拼音: rú yì
  • 基本解釋:滿意
  • 出處:《漢書·京房傳》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近義詞,出處與詳解,器物如意探源,

詞目

如意

拼音

rú yì

基本解釋

1、滿意
2、就像期望中的一樣
3、“如意”一種象徵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製作,頭靈芝形或雲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

近義詞

出處與詳解

1. 符合心意。
①《漢書·京房傳》:“臣疑陛下雖行此道,猶不得如意。”
②宋 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故所求無不得,所欲皆如意。”
③《紅樓夢》第四回:“誰料天下竟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賣與了 薛 家!”
④ 巴金《滅亡》第六章:“她底唯一的心思就是使女兒事事如意。”
⑤《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恨地者,恨他樹木生得不湊趣;若是湊趣,生得齊整如意,樹本就好做屋柱,枝條大者,就好做梁,細者就好做椽,卻不省了匠人工作。”
2. 器物名。梵語“阿那律”的意譯。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銅、鐵等製成,長三尺許,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劃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講佛經時,也持如意,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
①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崇 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
如意
②《南史·韋叡傳》:“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竹如意以麾進止。”
③唐 張祜《題畫僧》詩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長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雲形,不過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賞而已。
現在所用搔癢之具,叫“痒痒撓”、“不求人”,即古時爪杖、如意之遺制。參閱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釋民要覽·道具》。

器物如意探源

遠古西亞兩河流域的蘇摩耳人,最先創造了四羊相交或兩羊相交旋轉的圖案,以示生殖繁衍。2000年後,西安半坡人在盛嬰屍瓦罐的陶蓋上繪有陰陽相交旋轉圖,代表生命不息,靈魂永存的觀念。後來,動物造型逐漸簡化作抽象線條,成為現在的“如意符號”,其寓意也變為保佑人生平安、吉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