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浙江樓聞笛

《好事近·浙江樓聞笛》是南宋詞人汪元量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寫聞苗生感,產生故國之思。下片則通過寫景表現愁苦之情。全詞意境迷離,情景交融,感慨萬千而又合蓄蘊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好事近·浙江樓聞笛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汪元量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好事近·浙江樓聞笛
獨依浙江樓,滿耳怨笳哀笛。猶有梨園聲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風雨怎禁得。回首華清池畔,渺露蕪煙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秦刷子、翠圓枝等。雙調四十五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
  2. 梨園:指宮廷樂工。
  3. 那人:指南宋的幼帝。
  4. 天北:遙遠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5. 海棠:一種較名貴的花木,我國古代詞人常用它來比喻高貴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詞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
  6. 華清池:今陝西西安臨潼,這裡借指南宋統治者滅亡前在臨安的遊樂之地。

白話譯文

獨自在浙江樓遠眺,滿耳傳來的都是哀怨的胡笳和笛子聲。好像宮廷的樂工.還在演奏,幼帝此時卻已經被俘虜到遙遠的北方。
高貴而柔弱的海棠被人侵者如狂風暴雨般摧殘,還怎能經得住風雨。回首望向臨安,已經是獲葉瑟瑟,煙霧縹緲,一派荒涼了。

創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蒙古大軍進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宋恭帝趙㬎和其母都被遣送到大都,太皇太后謝道清因病特允暫留,作者也追隨太皇太后留在臨安,這首詞就作於滯留臨安期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種極度悲愴的氣氛,作者登高遠眺,看見大好河山慘遭蹂躪,心如刀割,耳邊又不斷地傳來陣陣哀怨的笳聲和笛聲,更讓他感覺悲傷。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南宋君臣橫遭洗劫的慘痛經歷。入侵者就好像狂風暴雨,摧殘了高貴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憤不禁。最後“回首”二句,以低回哀婉的筆調傾吐了一個愛國志士對故國故君的無限眷戀:原來那繁華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涼,再也不復往昔景象。這種沉重的分離之悲為這首詞塗上了一層濃濃的悽慘色彩,展現了一首祭奠南宋亡靈的沉痛的輓歌。
全詞寫出了作者對被擄北上的幼帝與太后的憐念,及痛悼南宋的滅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傷感與無奈之情。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包傑:黍離之悲,不是通過眼睛而是通過耳朵感觸到的。這並非詞人的獨創,而是逼出來的力聲嘶之淚,日暮途窮之哭,去國高鄉之恨,惟此更足以推人肺腑耳!(《宋詞意譯新探》)

作者簡介

汪元量(約1241—1317),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進士出身。宋度宗時,以善琴而為宮廷琴師。元軍攻陷臨安後,他隨三宮被擄北上至元大都,其間常往獄中探視史天祥,彼此以詩唱和,成為知交。後出家為道士,始得放還南歸,浪跡江湖,了卻殘生。其作品,格調悽惻哀怨。著有《水雲集》《湖山類稿》,詞集《水雲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