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漿木

奶漿木

奶漿木,中藥名。為桑科榕屬植物異葉榕Ficus heteromormorpha Hemsl.的根或全株。植物異葉榕,分布於西南及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化痰止咳,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咳嗽,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奶漿木
  • 別稱:牛舌子樹、小木通、一母三樣、一種三苗《湖南藥物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還陽參屬
  • :奶漿木
  • 分布區域:西南及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株。

性味

味微苦、澀,性涼。

歸經

入肝、肺經。

功效

祛風除濕,化痰止咳,活血,解毒。

主治

風濕痹痛,咳嗽,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異葉天仙果根皮15g,凌霄花根15g,牛膝9g。煎水洗或浸酒服。(《湖南藥物志》)
2、治咳嗽,異葉天仙果莖、葉30g,矮地茶15g。水煎服。久咳兌蜜糖。(《湖南藥物志》)
3、治毒蛇咬傷,異葉天仙果全株煎水洗,亦可內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異葉榕,別名異葉天仙果《拉漢種子植物名稱》。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褐色;幼枝紅褐色,節短。葉互生,變異大;葉柄長1.5-6cm,紅色;托葉披針形,長約1cm;葉片倒卵狀橢圓形、倒卵形、披針形或琴形,長7-18cm,寬2-7cm,先端長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微波狀,葉表面粗糙,背面有細小鐘乳體;基生脈3條,短,紅色,側脈5-15對。花序托(榕果)成對生於葉腋,稀單生,無柄,球形或圓錐形,光滑,直徑6-10mm,頂生苞片臍狀,基生苞片3,卵圓形,成熟榕果紫黑色;雄花、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散生,花被片4-5,匙形,雄蕊2-3;癭花花被片5-6,花柱短;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壁,花被片4-5,花柱側生。瘦果。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中海拔的山谷、水邊、林區濕地。分布於西南及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祛風除濕,止咳化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