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斌、嚴鍇編著的《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傀儡)》綜合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史料,在有關專家和部門指導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著名戰爭、風雲人物和秘密事件等,縱橫捭闔地全景式展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氣勢磅礴,圖文並茂,非常具有歷史性、史料性、權威性和真實性。非常具有閱讀和收藏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為20世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它結束了一個戰爭和動盪的舊時期,迎來了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回首歷史,不應忘記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破壞和災難,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為勝利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基本介紹
- 書名: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戰縱橫錄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作者:胡元斌 嚴鍇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80255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胡元斌、嚴鍇編著的《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傀儡)》主要包括戰史、戰場、戰役、戰將和戰事等內容,時空縱橫,氣勢磅礴,史事詳盡,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歷史性、資料性、權威性和真實性,非常有閱讀和收藏價值。本書介紹了,貝當、賴伐爾、佛朗哥、吉斯林、皮埃爾·賴伐爾、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褚民誼、李士群等人物。
圖書目錄
貝當
外敵入侵自願簽訂屈辱條約
投靠納粹充當德軍戰爭幫凶
賴伐爾
簽訂《羅馬協定》出賣非洲利益
遵守秘密承諾放棄正當權利
任職維希政府實施賣國政策
佛朗哥
發動武裝叛亂推翻民主政府
依靠法西斯援手取得最終勝利
退而保持“中立。靜觀時局變化
吉斯林
模仿希特勒建立獨裁統治
投靠法西斯變成傀儡政權
充當賣國賊受到正義審判
皮埃爾·賴伐爾
簽訂《羅馬協定》出賣非洲利益
遵守秘密承諾放棄正當權利
任職維希政府實施賣國政策
汪精衛
抗戰爆發鼓吹“亡國。論調
秘密媾和出賣領土主權
出逃河內發表投敵“艷電”
僥倖逃命組閣漢奸政府
罪有應得喪命防空洞中
屍骨無存殘軀灰飛煙滅
陳公博
留學回國受到汪精衛提攜
外敵入侵滋生悲觀失望情緒
追隨汪偽走上賣國不歸路
周佛海
抗戰爆發投入日本人懷抱
投敵叛國過上腐敗糜爛生活
窮途路路重新尋找救命稻草
兔死狗烹軟禁重慶白公館
接受審判鐵窗之內了餘生
陳璧君
一見鐘情誓死追隨夢中情人
投敵參政慰問日偽遭遇伏擊
罪有應得鐵窗之內度過餘生
褚民誼
參與建立汪偽政權
對抗法庭極力粉飾賣過行徑
李士群
叛變投敵建立“76號”魔窟
拉幫結派破壞占領區秩序
惡貫滿盈死於日偽之手
外敵入侵自願簽訂屈辱條約
投靠納粹充當德軍戰爭幫凶
賴伐爾
簽訂《羅馬協定》出賣非洲利益
遵守秘密承諾放棄正當權利
任職維希政府實施賣國政策
佛朗哥
發動武裝叛亂推翻民主政府
依靠法西斯援手取得最終勝利
退而保持“中立。靜觀時局變化
吉斯林
模仿希特勒建立獨裁統治
投靠法西斯變成傀儡政權
充當賣國賊受到正義審判
皮埃爾·賴伐爾
簽訂《羅馬協定》出賣非洲利益
遵守秘密承諾放棄正當權利
任職維希政府實施賣國政策
汪精衛
抗戰爆發鼓吹“亡國。論調
秘密媾和出賣領土主權
出逃河內發表投敵“艷電”
僥倖逃命組閣漢奸政府
罪有應得喪命防空洞中
屍骨無存殘軀灰飛煙滅
陳公博
留學回國受到汪精衛提攜
外敵入侵滋生悲觀失望情緒
追隨汪偽走上賣國不歸路
周佛海
抗戰爆發投入日本人懷抱
投敵叛國過上腐敗糜爛生活
窮途路路重新尋找救命稻草
兔死狗烹軟禁重慶白公館
接受審判鐵窗之內了餘生
陳璧君
一見鐘情誓死追隨夢中情人
投敵參政慰問日偽遭遇伏擊
罪有應得鐵窗之內度過餘生
褚民誼
參與建立汪偽政權
對抗法庭極力粉飾賣過行徑
李士群
叛變投敵建立“76號”魔窟
拉幫結派破壞占領區秩序
惡貫滿盈死於日偽之手
文摘
由於義大利在主要的問題上滿足了法國的要求,所以法國決定在衣索比亞問題上回報義大利。
賴伐爾在12月29日提出一份有關法國在衣索比亞的經濟利益的協定草案,其中同意將法國的利益限制在吉布地一亞的斯亞貝巴鐵路沿線,要求法國大使在此基礎上與義大利談判。
至此,法意談判獲得突破性進展,儘管具體細節還有待於敲定,但法意協定已基本成型,因而賴伐爾的羅馬之行也隨即提上日程:啟程時間定於1935年1月4日。
1935年1月4日,賴伐爾如期抵達羅馬。
從1月5日開始,法意兩國談判代表就有關協定的最終文本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其間有關衣索比亞問題的談判曾一度陷入僵局,最後協定是賴伐爾與墨索里尼在1月6日夜晚進行了絕密的單獨會談後才達成的。
1月7日晚20時,法意《羅馬協定》正式簽字。
《羅馬協定》是一系列檔案的總稱,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檔案,即《法意共同維護和平的宣言》《法意關於共同維護奧地利現狀的議定書》《關於法意在非洲利益的條約》《關於義大利人在突尼西亞地位的議定書》《法意保證自由通過曼德海峽的議定書》《法意關於裁軍問題的議定書》,以及墨索里尼致賴伐爾的兩封信。
在這八個檔案中,前四個檔案是公開發表的,主要涉及奧地利問題以及兩國在非洲殖民地僑民和經濟利益等歷史問題,其內容基本上為人所知。後四個為秘密檔案,內容涉及法意就德國軍備問題和衣索比亞問題所做的政治交易,它們才是《羅馬協定》真正的核心所在。
在四個秘而不宣的檔案中,法國的收穫主要體現在《法意關於裁軍問題的議定書》中。該議定書不但宣布兩國一致反對德國單方面重新武裝,而且還明確規定了兩國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所應採取的行動:
在德國單方面重新武裝的情況下,法意應就雙方將要採取的態度進行協商以便協調行動;
在形勢允許恢復裁軍談判的情況下,兩國政府應在有關軍備限制的數額方面共同合作,以便能夠確保兩國在彼此公平的基礎上擁有相對於德國的優勢。
從這份議定書的內容看,法國不僅在德國軍備問題上的立場獲得了義大利的認同,而且為法意締結軍事同盟做了鋪墊。事實上,《羅馬協定》締結三天后,法意軍事參謀長會議便開始籌備了。由此可見,法國拉攏義大利、孤立德國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
賴伐爾事後曾得意地表示,他在羅馬得到了巴都所切望而未實現的結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兩人的聯繫已被削弱了;義大利傾向法國了;奧地利的獨立已有保證了:歐洲和平的基礎已奠定了。”
為此,大多數法國人都將《羅馬協定》看做是法國外交的一大勝利,法國參眾兩院先後都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該協定。社會黨領袖布魯姆甚至不無誇張地評價說:“這些公布的協定……是如此的高貴,如此的完美,如此的寓意深遠,以至於即使只有一部分得以實現,人們也會感到高興。”
然而,法國在《羅馬協定>中取得的成果是靠犧牲第三國——衣索比亞的利益換來的。法意關於衣索比亞的秘密協定是以墨索里尼致賴伐爾的兩封書信的形式表述的,這兩份“必須嚴格保密”的檔案,分別表述了法國所作出的兩點讓步:
第一,法國政府向義大利政府聲明,除了有關自吉布地至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交通相關的經濟利益之外,法國不在衣索比亞尋求其他方面的利益;
第二,為了便於兩國在自吉布地至亞的斯亞貝巴鐵路利益上更緊密地合作,法意確認該線法國特許公司出讓2500股公司股份給義大利公司。
此外,賴伐爾還在與墨索里尼的私下秘密會晤中口頭作出了允許義大利在衣索比亞“放手行事”的承諾。
儘管賴伐爾事後辯解說,他當時“全部的考慮就是義大利將只會以和平的方式來利用這個行動自由”,同時極力否認會談中“存在任何可能推動或鼓勵義大利動武的事”,但這並不能否認法國已默認了義大利對衣索比亞存有野心的事實。
因為不論賴伐爾允許義大利自由行事的承諾是否意味著認可義大利動武,法國的確將衣索比亞作為外交籌碼出賣給了義大利,而這一點恰恰是日後導致意埃衝突步步升級,直至義大利最終發動侵略戰爭的關鍵一環。
1935年年底,義大利外交部的一份檔案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實質上,衣索比亞的命運及法國在東非問題上的立場在墨索里尼與賴伐爾羅馬會談結束時就已經決定了。隨著1月7日信件的起草及賴伐爾口頭的保證,法國政府已注定同意義大利為滿足其在東非擴張,及一勞永逸地解決與衣索比亞政府間的任何問題而自由行動了。”
事實的確如此。當法國人正為自己通過《羅馬協定》贏得了一個新的盟友而歡喜不已時,衣索比亞卻面臨著滅頂之災:1935年10月,得到法國默許的義大利在經過幾個月的軍事準備後,悍然發動了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
《羅馬協定》的締結,實質上是法國對德政策的產物。作為抵消納粹德國給歐洲帶來的日益加劇的危險而採取的一系列外交手段之一,法國與義大利接近的最終目的在於加強自身安全、孤立納粹德國。
這種通過犧牲第三國利益來維護本國安全的外交政策是典型的綏靖政策。法國這種損人利己的短視政策,不但未能使《羅馬協定》成為遏制德國危險的王牌,反而使國際局勢日趨複雜與動盪。P18-21
賴伐爾在12月29日提出一份有關法國在衣索比亞的經濟利益的協定草案,其中同意將法國的利益限制在吉布地一亞的斯亞貝巴鐵路沿線,要求法國大使在此基礎上與義大利談判。
至此,法意談判獲得突破性進展,儘管具體細節還有待於敲定,但法意協定已基本成型,因而賴伐爾的羅馬之行也隨即提上日程:啟程時間定於1935年1月4日。
1935年1月4日,賴伐爾如期抵達羅馬。
從1月5日開始,法意兩國談判代表就有關協定的最終文本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討論,其間有關衣索比亞問題的談判曾一度陷入僵局,最後協定是賴伐爾與墨索里尼在1月6日夜晚進行了絕密的單獨會談後才達成的。
1月7日晚20時,法意《羅馬協定》正式簽字。
《羅馬協定》是一系列檔案的總稱,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檔案,即《法意共同維護和平的宣言》《法意關於共同維護奧地利現狀的議定書》《關於法意在非洲利益的條約》《關於義大利人在突尼西亞地位的議定書》《法意保證自由通過曼德海峽的議定書》《法意關於裁軍問題的議定書》,以及墨索里尼致賴伐爾的兩封信。
在這八個檔案中,前四個檔案是公開發表的,主要涉及奧地利問題以及兩國在非洲殖民地僑民和經濟利益等歷史問題,其內容基本上為人所知。後四個為秘密檔案,內容涉及法意就德國軍備問題和衣索比亞問題所做的政治交易,它們才是《羅馬協定》真正的核心所在。
在四個秘而不宣的檔案中,法國的收穫主要體現在《法意關於裁軍問題的議定書》中。該議定書不但宣布兩國一致反對德國單方面重新武裝,而且還明確規定了兩國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所應採取的行動:
在德國單方面重新武裝的情況下,法意應就雙方將要採取的態度進行協商以便協調行動;
在形勢允許恢復裁軍談判的情況下,兩國政府應在有關軍備限制的數額方面共同合作,以便能夠確保兩國在彼此公平的基礎上擁有相對於德國的優勢。
從這份議定書的內容看,法國不僅在德國軍備問題上的立場獲得了義大利的認同,而且為法意締結軍事同盟做了鋪墊。事實上,《羅馬協定》締結三天后,法意軍事參謀長會議便開始籌備了。由此可見,法國拉攏義大利、孤立德國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
賴伐爾事後曾得意地表示,他在羅馬得到了巴都所切望而未實現的結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兩人的聯繫已被削弱了;義大利傾向法國了;奧地利的獨立已有保證了:歐洲和平的基礎已奠定了。”
為此,大多數法國人都將《羅馬協定》看做是法國外交的一大勝利,法國參眾兩院先後都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該協定。社會黨領袖布魯姆甚至不無誇張地評價說:“這些公布的協定……是如此的高貴,如此的完美,如此的寓意深遠,以至於即使只有一部分得以實現,人們也會感到高興。”
然而,法國在《羅馬協定>中取得的成果是靠犧牲第三國——衣索比亞的利益換來的。法意關於衣索比亞的秘密協定是以墨索里尼致賴伐爾的兩封書信的形式表述的,這兩份“必須嚴格保密”的檔案,分別表述了法國所作出的兩點讓步:
第一,法國政府向義大利政府聲明,除了有關自吉布地至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交通相關的經濟利益之外,法國不在衣索比亞尋求其他方面的利益;
第二,為了便於兩國在自吉布地至亞的斯亞貝巴鐵路利益上更緊密地合作,法意確認該線法國特許公司出讓2500股公司股份給義大利公司。
此外,賴伐爾還在與墨索里尼的私下秘密會晤中口頭作出了允許義大利在衣索比亞“放手行事”的承諾。
儘管賴伐爾事後辯解說,他當時“全部的考慮就是義大利將只會以和平的方式來利用這個行動自由”,同時極力否認會談中“存在任何可能推動或鼓勵義大利動武的事”,但這並不能否認法國已默認了義大利對衣索比亞存有野心的事實。
因為不論賴伐爾允許義大利自由行事的承諾是否意味著認可義大利動武,法國的確將衣索比亞作為外交籌碼出賣給了義大利,而這一點恰恰是日後導致意埃衝突步步升級,直至義大利最終發動侵略戰爭的關鍵一環。
1935年年底,義大利外交部的一份檔案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實質上,衣索比亞的命運及法國在東非問題上的立場在墨索里尼與賴伐爾羅馬會談結束時就已經決定了。隨著1月7日信件的起草及賴伐爾口頭的保證,法國政府已注定同意義大利為滿足其在東非擴張,及一勞永逸地解決與衣索比亞政府間的任何問題而自由行動了。”
事實的確如此。當法國人正為自己通過《羅馬協定》贏得了一個新的盟友而歡喜不已時,衣索比亞卻面臨著滅頂之災:1935年10月,得到法國默許的義大利在經過幾個月的軍事準備後,悍然發動了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
《羅馬協定》的締結,實質上是法國對德政策的產物。作為抵消納粹德國給歐洲帶來的日益加劇的危險而採取的一系列外交手段之一,法國與義大利接近的最終目的在於加強自身安全、孤立納粹德國。
這種通過犧牲第三國利益來維護本國安全的外交政策是典型的綏靖政策。法國這種損人利己的短視政策,不但未能使《羅馬協定》成為遏制德國危險的王牌,反而使國際局勢日趨複雜與動盪。P18-21
序言
1937年7月7日,駐華日軍在盧溝橋悍然向中國守軍開炮射擊,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中國的戰爭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1945年9月2日,日本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這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大決戰。這場由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納粹分子發動的戰爭席捲全球,世界當時人口總數的80%的20億人口受到波及。這次世界大戰把全人類分成了兩方,由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國與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進行對壘決戰。全世界的人民被拖進了戰爭的深淵,迄今為止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浩劫和災難。
在這場大戰中,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之多、戰場波及範圍之廣、作戰樣式之新、造成的損失之大、產生的影響之深遠都是前所未有的,創造了許多個歷史之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們歷史地、辨證地看待這段人類慘痛歷史,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使人類文明慘遭浩劫,但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給戰後世界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促進了世界進入力量制衡的相對和平時期;促進了一些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促進了世界進入力量主義國家的誕生;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軍事科技和理論的進步;促進了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促進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深刻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為20世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它結束了一個戰爭和動盪的舊時期,迎來了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回首歷史,不應忘記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破壞和災難,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為勝利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我們應當認真吸取這次大戰的歷史經驗教訓,為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發生,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英勇奮鬥。
這就是我們編撰《第二次世界大戰縱橫錄》的初衷。該書綜合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全景式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恢宏畫卷。
該書主要包括戰史、戰場、戰役、戰將和戰事等內容,時空縱橫,氣勢磅礴,史事詳盡,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歷史性、資料性、權威性和真實性,非常有閱讀和收藏價值。
這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大決戰。這場由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納粹分子發動的戰爭席捲全球,世界當時人口總數的80%的20億人口受到波及。這次世界大戰把全人類分成了兩方,由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國與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進行對壘決戰。全世界的人民被拖進了戰爭的深淵,迄今為止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浩劫和災難。
在這場大戰中,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之多、戰場波及範圍之廣、作戰樣式之新、造成的損失之大、產生的影響之深遠都是前所未有的,創造了許多個歷史之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們歷史地、辨證地看待這段人類慘痛歷史,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使人類文明慘遭浩劫,但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給戰後世界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促進了世界進入力量制衡的相對和平時期;促進了一些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促進了世界進入力量主義國家的誕生;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軍事科技和理論的進步;促進了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促進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深刻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為20世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它結束了一個戰爭和動盪的舊時期,迎來了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回首歷史,不應忘記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破壞和災難,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為勝利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我們應當認真吸取這次大戰的歷史經驗教訓,為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發生,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英勇奮鬥。
這就是我們編撰《第二次世界大戰縱橫錄》的初衷。該書綜合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全景式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恢宏畫卷。
該書主要包括戰史、戰場、戰役、戰將和戰事等內容,時空縱橫,氣勢磅礴,史事詳盡,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歷史性、資料性、權威性和真實性,非常有閱讀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