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膝,經外奇穴名。出自《癸辛雜談》(一說出自《膏肓灸法》)。別名腳後跟穴、女須、足踵、丈母、女婿。在足後跟,跟骨中央,當跟腱附著部下緣處,左右計2穴。布有隱神經分支及腓腸神經分支,深層有脛神經分支。主治驚悸,癲狂,齒疾、牙槽風,齒齦炎,齒槽膿腫,氣逆,吐瀉轉筋等。直刺0.2-0.3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出處:《癸辛雜談》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主治:驚悸、癲狂、齒疾等
- 功能:安神定驚,利竅泄熱,行氣通絡
- 操作:直刺0.2-0.3寸;可灸
- 主要配伍:配委中治牙槽風、腹痛等
別名,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別名
腳後跟穴、女須、足踵、丈母、女婿
名稱釋義
女,女子;膝,膝部。該穴位於足後跟,其外形圓潤,恰似女子之膝部,故名。
功能作用
安神定驚,利竅泄熱,行氣通絡。
定位
在足後跟,跟骨中央,當跟腱附著部下緣處,左右計2穴。
取法:站立位,足跟上提,在足後跟正中線的赤白肉際處,按壓有痛感。
解剖
在跟腱止端下方,有跟骨動、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分支及腓腸神經分支。深層有脛神經分支。
主治
驚悸,癲狂,齒疾、牙槽風,齒齦炎,齒槽膿腫,氣逆,吐瀉轉筋等。
操作
直刺0.2-0.3寸,針感為局部麻脹,有時放散到足掌,留針20-30分鐘;灸5-7壯,或溫灸10-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牙周炎,下頜骨髓炎,精神病等。
配伍
配委中治牙槽風,腹痛;配湧泉治霍亂轉筋;配頰車,合谷,阿是穴治牙痛;配太溪,崑崙,承山治足跟痛;配內庭治齒齦炎;配水溝,合谷治癔病等。
功效
本穴具有調和陰陽,鎮靜安神,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之功。
附註
部位首出於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宋代《癸辛雜識》一書始命為此穴名。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鬼擊,灸臍上一寸七壯,及兩踵白肉際取差。”
《漢藥神效方》:“骨槽風秘灸……元周嘗從一老翁受治失心、驚悸、癲狂、氣逆等秘灸,於足之後跟,赤白肉接界,各灸五十壯,獲驗頗多。此即女膝之穴。”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女膝,奇穴。腳後跟上赤白肉際。針一至二分。灸三至七壯。主治齒槽炎、齒槽膿瘍、驚悸癲狂、霍亂轉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