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藝術

女性藝術

《女性藝術》是2005年6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虹。

女性藝術是徐虹2005年出版的一本關於90年代女性藝術話題的書,該書闡述了女性自身的存在以及強調了女性身份。本書還特別研究了當代女性的發展脈絡。全書一共分為序言和六個章節。

基本介紹

  • 書名:女性藝術
  • 作者:徐虹
  • 類別:藝術
  • 頁數:224 頁
  •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06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文摘,作品欣賞,陳淑霞,李虹,王玉萍,王清麗,

內容簡介

女性藝術,是90年代的新話題,也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受到普遍關注的一個"後現代"話題。本書作者徐虹和申玉,憑著開闊的視野和整合性的能力,準確清晰地在女性藝術的創作現象中把握它的發展脈絡,同時更著重於把握住它最值得關注的創作問題:如身體作為觀念和語言在創作中的價值,作為女性生活中的感覺與藝術中創作方式的聯繫等等。當代女性藝術的文化現實意義是毋庸置疑的:正視自身的存在,不再刻意強調和迴避女性身份。如以身體為媒介和符號,對性心理和感覺的表現;另外,套用新媒體以及行為的藝術形式也很普遍。
本書研究當代女性藝術的發展脈絡。

編輯推薦

女性藝術,是90年代的新話題,也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受到普遍關注的一個"後現代"話題。本書作者徐虹和申玉,憑著開闊的視野和整合性的能力,準確清晰地在女性藝術的創作現象中把握它的發展脈絡,同時更著重於把握住它最值得關注的創作問題:如身體作為觀念和語言在創作中的價值,作為女性生活中的感覺與藝術中創作方式的聯繫等等。當代女性藝術的文化現實意義是毋庸置疑的:正視自身的存在,不再刻意強調和迴避女性身份。如以身體為媒介和符號,對性心理和感覺的表現;另外,套用新媒體以及行為的藝術形式也很普遍。

作者簡介

徐虹,女,1957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助教進修班,1985年以後在上海美術館學術部工作,任副研究館員,從摹館刊編輯,理論研究,展覽策劃和繪畫創作,現為北京中國美術館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1995年開始發表女性主義藝術批評文章 已發表的論文有:
《上海中青年藝術家透視》
《上海美術創作點評》
《潘天壽藝術的現代因素》
《當代海上三家》
《從現實和歷史中尋找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向》
《走出深淵——給女藝術家女批評家的一封公開信》
《女性意識的甦醒》
《釀造民俗》
《為女性主義一辯》

目錄

序言
一 回顧與展望
二 身體作為觀念和語言
三 變異之花
四 繪畫中的女性與家庭
五 生活感受與藝術方式
六 女妖之歌

序言

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婦女地位的逐步提高,80年代出現了以“女性”概念的藝術活動,至90年代,“女性藝術”這一具有鮮明性別特徵的藝術方式得以提出。
“女性藝術”與“女權主義”、“女性主義”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新生物所必然具有的探索性、爭議性與曲折性,中國評論界對此種藝術方式的看法也褒貶不一、莫衷一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女性藝術是20世紀90年代的新生物。它既區別於中國以往女性藝術而凸現出鮮明的女性特徵,且在思想和形式上也區別於西方女權運動藝術而飽含中國文化特色。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女性藝術中,"性別"這一人類最大、最根本的裂變和區分對藝術的作用十分明顯,她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但都具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從女性的角度來闡釋世界。
女性藝術,並不是一般傳統意義上的"女人繪畫",因此並不凡是女人畫的畫、做的東西都屬研究範疇。女性藝術在當代藝術中,作為一種新的問題,其存在價值值得關注。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不斷發展和西方女性藝術信息的斷斷續續的流入,一些女藝術家憑直覺感到不滿足,在作品中嘗試一些改變,這種價值開始體現。女性藝術的觸點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藝術家在駕輕就熟的寫實主義技巧基礎上,以表達生存在現代社會女性的內心感覺和自我意識;另一些藝術家則接受了有限的西方女性主義藝術信息的影響,憑藉自身的直覺和才能,關注女性自身的體驗和經驗,並探索超越公共語言模式的表達方式。

文摘

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是"五四運動總司令陳獨秀"(毛澤東語)。他從經濟制度入手分析婦女問題,認為現行制度導致婦女經濟上不獨立,致使婦女人格不獨立。他認為:"婦女問題雖多,總而言之,不過是經濟不獨立,因經濟不獨立,逐生出人格不獨立,因而生出無數痛苦的事情。"他認為婦女僅獲得知識不能徹底解決人格獨立問題。她說女子專門學校的學生入學獲得知識只是為了"要嫁一個留學生,回國之後要做大官"的人。他的結論是:"靠父養的,固沒有人格,靠夫養的,也沒有人格,所以女子喪失人格究竟是經濟問題。如果女子能獨立經濟,那么必不致受父、夫的壓迫。"但這個問題需要新的制度的保證。"如果把女子問題分得零零碎碎,如教育、職業、交際等去討論,是不行的,必要把社會主義作唯一的方針才好。""而社會主義不只解決婦女問題,且可解決一切問題……"(《婦女問題與社會主義》--在廣東女界聯合會演說,1921年1月29日,摘自((陳獨秀文選》)中國共產黨的這位創始人的觀點帶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他敏銳地意識到了單靠教育解決婦女問題未免太天真,歷史上受過教育的婦女沒有改變她們不平等的命運,"相夫教子"是她們的歸宿。何況廣大貧困婦女的命運豈能是教育改變得了的?教育本身需要制度的保障,所以制度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儘管以後證明,深層的文化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也無法用法律手段改變。作為女權運動的對立面,男權維護者的"反動"從來沒有停止過。1920年,林紓提出婦女問題,責難北京大學搞新文化運動是"覆孔孟、鏟倫常",雖然他表面上談的是白話文問題,實際上是對一切新的事物的反對和憤慨,並以"倫常"這把封建主義的禮制利刃對準一切新鮮事物亂砍,尤以男女平權為最。從中國婦女運動發展歷程看,中國婦女被普遍認為是"被喚醒"的,是由於民族的政治經濟的矛盾激化,而使一些有識之士覺悟到"喚醒"婦女並作為一種社會變革的資源加以利用的必要性。但是,由於長期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而形成的中國婦女對自身境遇的不滿意識也不容忽視。雖然中國女性整體自我意識比較薄弱,沒有出現過激烈的鬥爭,但不等於她們沒有反抗意識。只是由於悠久的傳統文化使男權勢力過於強大,她們被剝奪了"發聲"的機會和權利,而被迫缺席和"沉默"。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一旦婦女解放的呼聲一起,女性們就高舉解放的旗幟,投身於婦女解放運動之中。

作品欣賞

陳淑霞

作品:《紅色》 布面油畫 1993年 116*89cm
本件作品被收錄到《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第四卷

李虹

作品: 《花色》布面油畫 2000年 120*90cm
本件參展:2006年《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
本件發表:《北方美術》2006年第二期封底;《中國油畫》2006年第四期封底
王元珍
作品:《春雨》布面油畫 100*80cm 1994年
本作品參加1995《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覽》(中國美術館)

王玉萍

作品:《魚婦》布面油畫 98*70cm 1990年
本件作品被收錄到《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第四卷
並獲1994年《全國教師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王清麗

作品:《母親湖》布面油畫 160*130cm 1995年
本件作品參加1995年《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並獲佳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