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圖中心部位畫有二個仙女,一主一從,面目清秀。右側一仙女,身材略高,烏髮高髻,側身而立,雙日凝視,細眉鳳眼,左手持有寶葫蘆的仙杖,杖缽木節交錯,衣著華麗,質地細軟,此為女仙矣;在女仙之左側,另有一女衣著裝束一般,手捧花瓶,瓶系插梅花及山茶,色彩艷麗,略在女仙身後,為侍從,二人日視前方,神情專注,似有報春之意:女仙身後有湖石兩塊,一高一矮,形狀不一,亦有一主一從之寓意:右側山石高大,頂天立地,略向左傾斜;左側山石較小,上小下大,向右彎斜,兩石呈揖對之勢。
自識“溪山老蓮洪綬寫於惜華堂,嚴湛畫色”,鈐二印。
創作背景
由圖中自題可知,該圖由陳洪綬勾畫線條,嚴湛上色。嚴湛字水子,是陳洪綬的學生,山陰人。陳洪綬作畫經常由他設色,此圖即為師生合作。該圖署作於癸巳年(1653年),時陳洪綬五十五歲。
藝術鑑賞
技法
畫中二仙女面相端麗,衣紋粗簡方折,而衣服上的花紋卻極為勻稱細緻,乾花紋與衣紋中顯出粗中有細,力求變化統一。女仙手執仙杖,杖端系有寶葫蘆;侍從隨後,手捧花瓶,瓶插梅花與山茶,目視前方,神情專注,擬有報春之意。女仙身後以湖石為背景,用筆挺勁,亦取一主一從,作相照應之勢。全圖用筆堅硬凝鍊,顯示出畫家深厚的作畫功底。藝術處理上善於把線條和色彩提煉得十分簡潔,並採用了誇張以至迂怪的手法,如人物頭部顯得略大,而人物形象則具有一種世俗的氣息,表現出另一種隱於畫面的意義。
構圖
《女仙圖》採用的是一種近似直角三角形的構圖方式,圖中山石之頂與女仙、侍女髮髻在視覺上連成三角形的斜邊,作為主體形象的女仙處於畫面的中心位置,整體給人以穩重、堅實之感,而物象的大小、高低,在變化懸殊中達到和諧統一。
名家點評
書畫鑑定家
徐邦達:仙女面相秀麗,衣紋粗簡方折,衣上花紋又極工細勻整,粗細相間,力避平板。
後世影響
作者在其《女仙圖》中,除了女仙頭部與手用極細的線條勾描以外,全身衣紋均用具有濃淡十濕變化的粗線條盡情揮灑而出。這種瀟灑勁健的粗線條在當時頗有新意,一時間從學者甚多。
作者簡介
陳洪綬(1598—1652),明代畫家。字章侯,號老蓮。諸暨(今屬浙江)人。曾被召為舍人,內廷供奉。明亡後,他一度出家,後長期在杭州以賣畫為生。他蔑視豪門,不隨塵俗,多年來他接濟寒儒之類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他是明末重要畫家,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值得重視的畫家之一,他在繪畫上多能,尤以人物、花鳥成就突出:他反對文人墨戰,刻苦學習唐宋繪畫傳統而能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人物畫個性鮮明,山水花鳥色彩富於裝飾性,風格古抑奇傲,對近代繪畫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雅集圖》、《女仙圖》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