奰

奰是會意字,在小篆中從三個“目”和“大”,《說文》中的寫法是從三目三亣(大),後省為一個“大”。奰本意是壯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奰
  • 拼音:bì  
  • 注音:ㄅㄧˋ
  • 結構:上下結構
  • 繁體字:奰
  • 部首:大
  • 造字法:會意
  • 五筆:LLLD
  • 四角號碼:60804
  • 倉頡:WLWWK
  • 統一碼:U+5970
  • GBK:8A60
字義,漢語字典,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音韻參考,字源字形,

字義

(1)〈形〉怒而作氣的樣子 [be angry]
奰
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詩經·大雅·盪
又如:奰怒(憤怒);奰屓(氣盛作力的樣子)
(2)〈形〉壯大
食楮多力而~。——《淮南子·地形》
(3)〈形〉迫,急促
到此但知山,盡忘水奔~。—— 魏源《粵江舟行》之五

漢語字典

[①][bì]
[《廣韻》平秘切,去至,並。]
田字格中的“奰”田字格中的“奰”
(1)怒。
(2)引申為亂謀。
(3)壯大。
(4)迫。壓迫;被迫。
(5)迫。急促。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大部
壯大也。從三亣(dà)三目。二目為,三目為奰,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平祕切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左圖為小篆“奰”字,從三大三目,右圖為楷書“奰”字,已簡化為一個“大”。)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壯大也。從三大三目。會意。二目為?。?各本作?。誤。今正。三目為?。益大也。說會意之恉。張衡,左思賦皆用?字。而譌作贔屓。俗書之不正如此。見屍部。臥息也。許器反。一曰迫也。別一義。讀若易虙羲氏。今易辭作包犠氏。孟氏,京氏作伏戲。許作虙義。鄭大⺊注,應氏風俗通同。虙古音讀如密。?古音同。今音平祕切。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大雅盪曰。內?於中國。毛傳曰。不醉而怒謂之?。於壯義,迫義皆近。不言詩傳曰者,猶書曰仁覆閔下則偁旻天。不言書傳。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易曰井者法也。不言易說也。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大部】 奰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5
《廣韻》《集韻》《韻會》平祕切《正韻》毗意切,音備。《說文》壯大也。一曰迫也。
又怒也,不醉而怒謂之奰。《詩·大雅》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注》自近及遠,無不怨怒也。 本作,從三目三大,今省作奰。

音韻參考

[廣 韻]:平秘切,去6至,bì,止開三去脂B並
[唐 音]:bhyi?
[國 語]:bì
[粵 語]:bei6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