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領導
奮鬥鄉黨委書記:張連超 奮鬥鄉政府鄉長:趙廣勤
鄉鎮簡介
奮鬥鄉始建於1970年,是革命老區,屬於山區鄉,位於孫吳縣東南部,距縣城60公里,東與遜克縣新鄂鄉隔河相望,北與群山鄉相鄰,西與辰清鎮相鄰,南與沾河局立新林場相鄰。全鄉行政總面積87.7平方千米(2017年),所轄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總人口3710人(2017年),耕地總面積:14萬畝;其中:集體耕地面積8.3萬畝;速生豐產林前期整地5.7萬畝。常年有效積溫為1900—2100攝氏度之間,年降水量在500—550毫米,屬於第五積溫帶下線,無霜期在100—110天,農作物以種植大豆、芸豆為主,大豆垧產3500—4200斤;芸豆每公頃3600—4200斤;特色種植以玉米、馬鈴薯、高粱、水飛薊等為主。
豐富的自然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有經濟價值較高的雲杉、水曲柳等北方珍貴樹種;有蒼朮、五味子、黃芩、刺五加、以及木耳、蕨菜、蘑菇、猴頭、藍莓等藥用植物和可食用野生植物400餘種;有黑熊、野雞、飛龍、野兔等野生動物300餘種;礦產有鉬、煤、沸石等10餘種。
全鄉共有黨支部11個。其中機關支部1個,村黨支部10個,黨員136名,農村黨員105名,黨員年齡結構:35歲以下的是18人,36到49的是65人,50歲以上的是53人,女黨員17人,積極分子63人。預備黨員4人。建國前黨員1名。國中以下學歷95名,高中(中專)12名,大專以上學歷29名。黨員分布情況:靠山村12名、估河村5名、七里屯村8名、新業村9名、大架子村13名、奮鬥村19名、銹河村12名、十八里村10名、小架子村10名、阿象山村7名。
歷史沿革
1970年3月,上海知識青年千餘人來孫吳縣山區落戶,同本縣沿江、腰屯、興北等公社的200餘名社員一起開荒建點,時逢毛澤東主席視察黑龍江時題詞“奮鬥”20周年,故命名“奮鬥人民公社”。
1971年7月6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覆,設奮鬥“五·七”農場,由黑龍江省和上海市共建。
1977年4月,將一至五5個連隊(今群山鄉的鄰山、民和、富民、前程、群山村)劃歸前進墾區,六連、八連和十二連(茅欄河以東地域)劃歸遜克縣。
1978年知青陸續返城,“五·七”農場撤銷,同年7月重建奮鬥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奮鬥鄉。
資源情況
全鄉總面積87.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5.6萬畝,草原2.7萬畝,林地52.8萬畝。全鄉所轄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3710人(2017年),擁有鏈軌60台,聯合收割機15台,小四輪860台,磚瓦化率占43%,有線電視入戶率占80%,程控電話入戶率占45%。農
作物以種植大豆為主,兼種
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山產品十分豐富,有木耳、蘑菇、蕨菜、猴頭、榛子和各種珍貴藥材。礦產主要有煤、鉬、鐵、沸石等。奮鬥鄉充分利用蓄牧業優惠政策,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實施“大引、大養、大發展”戰略,到2005年黃牛飼養量達3200頭,生豬2018頭,羊7423隻。
通過市縣老促會的協調,到 2005年年底共建立了4個凍配站,提高了黃牛品質,畜牧的防疫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02年,
按照縣委縣政府“沙棘立縣、牧業強縣”的口號,幾年來營造和種植俄羅斯大果沙棘728.6畝,使沙棘產品成為奮鬥鄉一項新的經濟成長點。
經濟發展
全鄉糧豆薯總產實現 3500噸;農業生產總值實現2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960元。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優質小麥、芸豆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1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37%。畜牧業快速發展,增加值實現230萬元。
牛、羊、鵝飼養量分別達到1200頭、8000隻和3400隻,分別同比2005年增長15%、20%和10%。全縣轉移勞動力80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200餘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黑河市孫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