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里雅語文學

奧里雅語文學,印度東南沿海奧里雅語地區人民擁有的文學。8、9世紀時的《佛教唱詩》曾被幾種語言的學者爭為自己的作品,其中包括奧里雅語學者。

13世紀才真正出現《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奧里雅語改寫本。此後還出現了阿爾瓊·達斯的詩歌《羅摩之光》,查登耶·達斯的韻文體《毗濕奴往世書》等。中世紀前期出現“五友詩人”,他們繼續改編史詩及神話,只是語言更口語化。後期出現一些散文作品,如迪瓦格爾·達斯的《札格納特傳記》等。到18世紀有些詩人開始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布勒吉納特·伯德傑納(1730—1795)的詩作《戰爭的波浪》,是寫奧里雅人對馬拉塔人作戰的。奧里雅語現代文學的發展比印度其它語種緩慢,受孟加拉語文學和印地語文學的影響較大。帕吉爾·莫漢·塞納伯迪(1843—1918)是奧里雅語現代文學的開拓者。他的長篇小說《六畝地》,描寫下層勞動人民遭受剝削壓迫的悲苦境遇,也揭露了封建地主貪得無厭的卑劣行徑。拉塔納特·拉耶(1848—1908)是位善長描繪大自然的歌手,他的長詩《吉爾卡》描寫了吉爾卡湖在各個季節的多彩變化,活潑生動,被認為是奧里雅語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默圖蘇登·拉沃(1853—1912)則寫了不少虔誠詩歌,他與帕吉爾和拉塔納特並稱為奧里雅語文壇三傑。19世紀末期,奧里雅語文學比較活躍,出現了一批詩人和作家。南德基肖爾·巴爾善於寫農村生活,詩中常有民歌民謠,顯示出鄉間生活的寧靜,例如《村景》。根格特爾·梅赫爾(1862—1924)的《女苦行者》取材於史詩,把悉多塑造成了理想的女性。高伯本圖·達斯(1877—1928)團結一批作家,建立了“寺院學校”,宣傳愛國思想,其作品主要有《聖詩》和《本迪爾自傳》等。此後又有一個“綠色派”,代表人物有伽林迪吉爾納·巴尼格拉希(1901—?)和拜貢特納特·伯德納耶格(1904—?)他們合著的長篇小說《春天》曾名噪一時。30年代中期出現一批進步作家,其中薩吉達南德·拉烏德·拉耶著有長篇小說《小鄉村的圖畫》和《手稿》,詩集《1962年的詩》等。戈比納特·摩漢迪(1914—)和甘胡查倫·摩漢迪(1904—)兄弟是邊區文學的代表,他們描寫邊遠山區土著居民生活的小說極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