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法國地質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國地質學家。1861年6月19日生於法國德呂瑟內姆,1884年獲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又用3年時間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1897年遷居巴黎,在巴黎大學地質系任教。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對地槽學說的新發展和對地史學研究的奠基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格
  • 外文名:Haug,Gustave-mile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27
簡介,貢獻,地槽學說,地槽系和大陸區,奧格法則,地質學專論,經歷,

簡介

奧格(Haug,Gustave-mile;1861~1927)

貢獻

地槽學說

19世紀中期,美國學者霍爾丹納最早提出了地槽學說,他們主要認為地槽沉積物是大陸邊緣淺水中形成的。就在丹納1873年發表大作的同時,1872-1874年英國考察船“挑戰者”號在環球航行中,從深海底打撈出放射蟲軟泥。1875年,瑞士地質學家徐士經深入研究後指出,阿爾卑斯地槽侏羅系地層中的含放射蟲矽質岩完全可以與現代深海沉積的放射蟲軟泥相對比。1897年,法國科學院院士貝特朗也發表了類似的看法。

地槽系和大陸區

1900年,奧格發表了重要論文“地槽系和大陸區”。他不僅同意和發展了徐士與貝特朗的觀點,而且把地槽學說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階段。他第一個將地槽和大陸區(陸台)區分開。他通過對沉積相的分析,對丹納等人所謂的地槽沉積物是淺水成因的結論提出懷疑,他認為地槽系不是位於大陸的邊緣,而是位於兩個大陸之間;地槽沉積不僅包括淺水沉積,而且包括深水沉積(如上述放射蟲軟泥矽質沉積)。他論證了地槽在沉積物堆積的同時就有上升作用,並把大部分仍處於水下地槽內的上升地區叫做“地背斜”。他進而提出,在第一級原生地槽中,由於地背斜的出現而分出第二級次生地槽,即“地向斜”。他把包括地背斜和地向斜在內的地帶稱為“地槽系”,以別於“大陸區”。他把全球表層劃分為地槽系和大陸區兩大構造單元。地槽系按時代先後分為古生代地槽系、中生代地槽系和第三組地槽系,並可在世界地圖上予以標示。他認為在地球歷史中存在過五個大陸區,即:北大西洋、中國-西伯利亞、非洲-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馬爾加什、太平洋,各大陸區之間,則是具有深海性質的地槽系。他又藉助古生物地理分布論證了地史中曾經存在過的一些古陸,指出太平洋古陸和北大西洋古陸現已沉入海底。

奧格法則

奧格根據全球地層資料論述了地史中的海水進退規程,他認為地槽系內海水進退與褶皺作用明顯相關,地槽系內的地背斜隆起引起旁側大陸區的海進,相反,地向斜的沉降引起旁側大陸區的海退。以後人們稱這觀點為“奧格法則”。

地質學專論

奧格在1907-1911年發表了兩卷集《地質學專論》,進一步闡述了關於地槽系的理論。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他完成了三卷巨著《地質學教程》,成為地史學的經典教科書。蘇聯學者米蘭諾夫斯基在把克列涅爾和卡依澤爾的舊地史學教程與奧格的新著相比較時,評價道:“二者之差不亞於雜貨店與科學博物館之差別”。

經歷

奧格於1909年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917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927年在法國尼德布隆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