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總量經濟學的一個經濟法則,由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提出的,用來近似地描述失業率和實際GDP之間的交替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昆定律
- 分類:經濟法則
- 提出人:阿瑟·;奧肯
- 所屬:總量經濟學
含義,奧肯定律公式,經典案例分析,
含義
這是總量經濟學的一個經濟法則,由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提出的,用來近似地描述失業率和實際GDP之間的交替關係。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瑟·奧肯發現了周期波動中經濟成長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經驗關係,即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美國一般將之定義為3%)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上升2%時,失業率下降大約 1%。潛在GDP這個概念是奧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價格相對穩定情況下,一國經濟所生產的最大產值。潛在GDP也稱充分就業GDP。儘管奧肯定律是對美國實際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間長期內在關係的一種表述,但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奧肯定律公式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這個定理:
失業率變動百分比 = -1 / 2 ×(GDP變動百分比-3%)
根據這個公式,當實際GDP的平均增長率為3%時,失業率保持不變。
當經濟擴張快於3%時。失業率下降的幅度等於經濟成長率的一半。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長5%(高出正常水平2%),奧肯定律預期失業率下降1%。
當GDP下降,或增長不到3%時。失業率上升。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奧肯定律預期失業率上升2%。
經典案例分析
奧肯定律曾經相當準確地預測失業率。例如,美國1979年~1982年經濟滯漲時期,GDP沒有增長,而潛在GDP每年增長3%,3年共增長9%。根據奧肯定律,實際GDP增長比潛在GDP增長低2%,失業率會上升1個百分點。當實際 GDP增長比潛在GDP增長低9%時,失業率會上升4.5%。已知1979年失業率為5.8%,則1982年失業率應為10.3%(5.8%+ 4.5%)。根據官方統計,1982年實際失業率為9.7%。與預測的失業率10.3%相當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