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力振主義

奧力振主義(Origenism)指基督教早期的異說派別,因東方教父亞歷山大里的奧力振(185-251)而得名。但「奧力振主義」一詞並不是指奧力振的思想(因為從第四世紀的教父們起,奧氏的思想便成了教會的共同資產),而是指從第四到第六世紀將奧氏的《論太初》(Peri archon)一書斷章取義,加以系統化而成的一種思潮。

特徵,簡史,

特徵

聖三附屬說(subordinationism),即聖三關係中「子」略低於「父」,「聖神」略低於「子」。
靈魂先存說:起初平等的眾靈魂因熱誠泠淡而被區分成天神、人和魔鬼。奧力振主義借用了柏拉圖(Plato, 427-347)此學說是為攻擊華倫底奴斯(Valentinus, 二世紀)學說(Valentian doctrine)和馬西翁(Marcion, 約85-160)的異說。
從受造界的開始,基督的人性靈魂便與聖言結合在一起,故免於原始的墮落;從另一方面來看,奧力振主義主張在耶穌內聖言與人的位格合一。
末日時,眾靈魂都將萬有復興(apocatastasis)到原始狀態。很明顯的,奧力振主義不是泛神論,也未曾肯定魔鬼將得救。

簡史

此派的其他論點都因誤解奧氏原著所致,不是斷章取義未看清奧氏原著的上下文,就是忽略了奧氏所用的辭彙。有人誤會奧力振曾宣稱輪迴說,事實上,在他的許多希臘文原著中,清楚地拒絕此論調。再者,只有斷章取義的人才會誤認為奧氏有陷入柏拉圖思想的傾向,即貶抑肉身的價值。奧力振採用的格式都在正統含意下,但後來被人加上異端的含義後,便成了異端之源。奧氏的勁敵,如熱羅尼莫(Jerome, 約340-420)就把這些曲解的思想指為奧氏本人的。這些誤解在第四世紀末之前便遭到邦斐留斯(Pamphilius of Caesarea, +309)等人根據奧氏原著的抨擊。第四世紀的大教父們就常閱讀奧氏的書並從中汲取靈感;但厄娃格利烏(Evagrius of Pontus, 約345-400)卻大肆刪除奧氏原文中平衡的論點,然後納入他自已的系統中,如此,「奧力振主義」便成了道道地地的異端,奧氏也冤枉地成了眾矢之的。
553年,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參 215)前,儒思定派已根據厄氏的解說,譴責了奧力振;在大公會議中奧力振被列入異端者的黑名單中,判斷的依據很可能也是奧力振主義的異說(DS 403-411)。此令人遺憾的插曲,把尼西亞第一屆大公會議(325)前的教父中最偉大的天才視為異端人士,導致教會忘記了奧氏在皇帝戴西烏(Decius, 249-251)時的教難中,神聖的表現與英勇宣信的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