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伊肯

奧伊肯,德國哲學家。生於德國弗里西亞奧利希城一個郵局管理人家庭,年幼失怙,母親是傳教士的女兒,虔信宗教。奧伊肯自小便喜歡深思人生,酷愛讀書。1863年入哥廷根大學,一度去柏林大學學習,主要興趣是古代哲學和歷史,特別喜歡亞里斯多德。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員。1871年任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1874年任耶拿大學教授,直至1920年退休。40多年中,每天黎明前在河邊林間空地講學,深受學生歡迎。其間,曾以交換學者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伊肯
  • 外文名:Rudorf Eucken
  • 別名:魯多夫·奧伊肯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46(丙午年)
  • 逝世日期:1926(丙寅年)
  • 職業:哲學家
個人作品,個人其它信息,

個人作品

奧伊肯的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的主潮》(1878)、《精神生活在人類意識和行為中的統一》(1887)、《大思想家的人生觀》(1890)、《為精神生活的內容而戰》(1896)、《宗教之真理》(1901)、《一個新人生觀的基本路線》(1906)、《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907)、《認識與生命》(1912)、《當代倫理學與精神生活的關係》(1913)、《奧伊肯論文集》(1914)、《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1918)、《人生回顧》(1920)等。他的著作文字曉暢易懂,毫無康德、黑格爾式文體的晦澀,洋溢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產命”的熱情。
1908年,為了“表彰他對趔的熱切探求、思想的洞察力、廣闊的視野和熱情、雄渾的表現手法,及在他許許多多作品中無用這種手法,維護和發展了生活的理想主義哲學”,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個人其它信息

奧伊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精神生活哲學”,在哲學史上屬於生命哲學的一類,與狄爾泰、柏格森等相併。他認為哲學不應以抽象概念為中心,應該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為中心。而生命或生活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初級階段是自然生活,高級階段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在本質上是倫理的,包括現實的理想與目的在內,人格就是它的屬性。其最高境界是將個人的精神與隱伏在人類歷史過程中的精神生活系統和統攝宇宙的精神統一起來。這種統一就是超越自身,超越自下而上的此時此地,由被束縛、被動的生活進入向自自主的生活。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克服自然與精神、個體與總體的矛盾,使之不斷走向二者的統一,成就崇高的人格。這一切創造和進化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由來自宇宙的生命推動力決定的。奧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學”來統一、整合哲學史上自然主義與理智主義、唯物與唯心的對立,但它在本質上仍然是從主觀出發的唯心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