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紹祿

奢紹祿

奢紹祿,系彝族羅甸水西裔胄格佐陳氏家族之始祖,原名安仁,是明世宗嘉靖年間封昭勇將軍,攝貴州宣慰使、理羅甸國政務安萬銓之子。安仁彝名阿祿,幼時從姑姓為奢,故名奢紹祿。安萬銓的世交即羅甸水西化戈則溪督糧官陳貞額無子嗣,萬銓以其子安仁(奢紹祿)繼之為嗣,承其彝姓索昭呢彝,漢姓後有奢、陳、李、王高之分。其姓奢名,自明末安奢起義失敗後改為姓車。即後王姓中分入黔西縣境羅姓一支,合車、陳、李、王、高五姓,均為安仁(奢紹祿)後裔,統屬於紹祿家族。安仁智勇非凡,曾隨父“股肱甸國”。漢文史書記載為羅甸水西七十八世君長。

基本介紹

  • 本名:安仁
  • 別稱:奢紹祿、車阿六、阿祿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彝族
  • 出生地:水西慕俄格白扎戈
  • 出生時間:1525年(明嘉靖四年)
  • 去世時間:1570年(明慶隆四年)
  • 主要成就:隨父安萬銓“股肱甸國”,修大方城北柯家橋
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一五二八年)安萬銓攝政,理羅甸國政務。萬銓智勇兼備,先有平定王阿向之功,襲職後又平定王聰等之亂(均在都勻)。明世宗嘉靖一十九年(公元一五四○年)封昭勇將軍,加布政司參政職。安萬銓妻祿氏,生子三人即:安智、安信、安仁。
安仁幼而奇相異珍,庭滿額闊,但六歲尚不能言語。有術者教之以方:“將其子放入碓窩,踩住堆桿欲著舂狀恐嚇其曰:不會言語,舂之了事,即能善言。”萬銓夫婦即按此法實施。正巧安仁出閣於永寧奢姓的姑媽回後家探親(奢效忠之母),亦參與了此事。隨之將安仁放入碓窩一試便喊出“姑媽救我”的話來,姑媽速將其抱起來道:“孺子啟齒便先呼吾,令其隨吾姓也”。因安仁的乳名呼“阿祿”,就隨之改名為“奢紹祿”,自此從姑姓為奢。其後紹祿言辭流利,長而器宇軒昂,才德出眾且智勇非凡,隨父“股肱甸國”。萬銓公鎮甸國之山河,命子奢紹祿一戰烏撒(今威寧),再戰察那(今四川敘永)。二雄平服,內安外寧。甸國軍民和睦,儒學興盛,漢彝相安。水西慕俄格直轄今畢節、六盤水、貴陽等地域,跨雲、貴、川三省,水西三萬餘平方公里,十三則溪、四十八目,盛極一時。
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萬銓捐資銀三百兩修阿東鉅路(今大方城西百步河畔),世稱千歲衢。其後鑿石鐫碑於道首岩壁,後人稱之為:千歲衢碑!碑上云:“曲折如羊腸,陡險如懸梯,雖劍閣棧道,不過如此,行者甚苦。”“衢成之後,險道變通途,天梯沿岩上”。水西民眾“喜今日往來之便,免昔日攀援之苦”,“水西自有宣慰使以來,惟萬銓最賢”,“過者,相與仰天祈公壽,願公千歲!”故名千歲衢。
千歲衢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告竣,萬銓閒居無事,時值仲秋,攜子並隨從數十騎狩獵於琺戈則溪之東鄉九龍山。留宿於果樂大箐琺戈則溪督糧官陳貞額員外家,陳與萬銓乃世交且兄弟排行。久別重聚,笑談風雲,曠日飲酒。一日,貞額公嘆及無嗣。萬銓便當即承允令其在諸親中擇一賢者為嗣。貞額便擇良辰吉日。是日,禮備香案,在庭院內選嗣。萬銓恐紹祿為其所擇,私下命其喬裝為馬夫,站立於庭前楹柱側。然擇嗣前夜,貞額祖預得一兆:夢見一飛龍自天而降,盤繞於庭外楹柱上。在挑賢選嗣時,見紹祿立於楹下,貞額祖手指紹祿大呼:“立楹下者乃吾嗣也”,後將紹祿過繼。改奢為陳,即頂索佐呢彝,阿乎樂木阿佩衡蘇喜,就這樣格佐陳氏家族傳延至今。家譜記載:紹祿公與柯阿姑(柯官家)聯襟,同修大方城北柯家橋,迄今仍有碑記可憑。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萬銓年邁,由其兄之後安國享承襲貴州宣慰使職,留安信任更苴(相當於一國宰相)輔佐國享。安智任慕魁(則溪之長)鎮守比那(今織金)。萬銓卒於明慶隆元年(公元一五六七年),據《大定府志》所記載萬銓墓葬於在六龍凰山,但今已無存。先祖母祿氏墓在黔西烏龍嶺。墓碑落有孝名煙:“男安智、安仁、安信”。
後來安信與安國享失和,由於國亨生性淫虐,安信勸之不聽,反聽信奸人讒言而置安信於死。《明史》記載:“國亨淫虐,乃以事殺萬銓之子信”。
安智聽聞安信遇害,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一五七○年)於朧胯則溪(織金)起兵功安國享,並求察那(永寧)奢效忠出兵相助。但效忠幾番以宣慰家事推卻為由而遲遲未出兵,紹祿聞訊,親往察那(永寧)促請,效忠方應出兵。紹祿先驅回報,單槍匹馬,晝夜賓士,行至水西長岩穿洞(今大方長石),遭國享派之阿侈巴埋伏襲擊身亡。同情者就地葬之,託言“螞蟻含泥壘墳”,故稱“螞蟻墳”,其後相傳為“宣慰墓”。紹祿公之靈柩於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三日經全族決定:從長岩遷墓迎歸故里果樂大箐通節寨(今鵬程陳家寨),與始祖母坎城氏、楊氏合為墓葬,樹碑銘文。
安信與安仁(紹祿)相繼遇害,令安智痛不欲生,明隆慶四年秋(一五七○年)安智聯合奢效忠與安國亨在谷里、朵泥橋一帶大戰,史稱“朵泥之役”,後貴州巡撫王諍也支持安智攻打國享。水西安氏蕭牆之禍由此產生,直至明萬曆五年(一五七七年)才結束。
紹祿公脈下三子:長名阿卜、次名南輔系坎城氏祖母所生;三名阿代系楊氏祖母所生,此乃陳氏之三大房,為崧字輩,編天地人字號。三人均遠見卓識。《陳氏族譜》記載:阿卜公原為宣慰治國慕魁輔佐右臣。但因目擊時艱,蕭牆禍起,其弟兄均離開了羅甸水西的政治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