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是2018年10月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一琴、鄭仲橋、鮑靜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
- 作者:鄒一琴、鄭仲橋、鮑靜益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頁數:158 頁
- 定價:4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18053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為套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環境,同時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專業化的要求。《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以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研究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與產業需求實現智慧對接問題,提出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的理念,強調學生就業後能儘快適應工作崗位,並能在現有的崗位上持續發凝想凳展,使人才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人才彈性力培養能解決當前套用型人才應對市場變化靈敏度低、高校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錯位、人才培養不具備前瞻性等問題。
《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適合給從事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教學研究時參考,特別是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鴉地檔上進行創新研究時,《套用型本科人才彈性力培養》提出的“以學生能力培養和終身發展為重要前提,契合國際國內的改革形勢,科學合理地進行改革”的思路,具有很好的借鑑參考作用。
圖書目錄
第1篇 背景
1 時代背景
1.1 未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點
1.1.1 都市圈及區域經濟
1.1.2 現代製造業和產業集群
1.1.3 消費個性化與經濟全球化
1.1.4 綠色經濟與集約型經濟
1.1.5 共享經濟與經濟新動能
1.1.6 創新型隊伍與創新型國家
1.2 未來社會和經濟對教育的要求
1.2.1 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為教育提供基礎條件
1.2.2 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對教格探灶充育結構有制約作用
1.2.3 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內容、手段和組織形式的改革起決定性作用
1.2.4 未來社會和經濟狀況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1.3 未來社會和經濟對高等教育的挑戰
1.3.1 高等教育技術創新的能力與實力有待提高
1.3.2 高等教育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挑戰
1.3.3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有待加強
2 國際國內背景
2.1 關於人才彈性力
2.2 國際教育背景的啟示(OBE)
2.3 人才彈性力培養舉精灶只的意義
3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
3.1 國際化趨勢凸顯
3.1.1 高等教育國踏腳備際化是歷史賦予高等教育的神聖使命
3.1.2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使命要求
3.1.3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3.1.4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衡量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3.2 學習形式的改變
3.2.1 混合式學習的廣泛應尋淋用
3.2.2 學習空間的重構
3.2.3 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
3.2.4 個性化學習嶄露頭角
3.3 能力培養的主導作用
3.3.1 高等教育的趨勢為能力主導型
3.3.2 認證標準範式的變遷很快導入到工程教育實踐
3.3.3 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未來教育的重點
4 套用型本科人才特徵分析
4.1 套用型創新人才的內涵界定與特徵分析
4.2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4.3 套用型人才就業能力的現狀分析
4.4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第2篇 人才彈性力培養與專業建設
5 人才培養模式
5.1 雙軸四輪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5.1.1 科學知識軸
5.1.2 套用能力軸
5.2 兩方四維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
6 課程體系
6.1 課程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6.1.1 課程設定的內涵
6.1.2 套用型本科高校課程體系的特點
6.1.3 課程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之間的關係
6.2 課程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6.3 課程建設具體策略
6.3.1 教學團隊建設
6.3.2 教學研究改革
6.3.3 教學條件建設
7 教學體系
7.1 教學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7.2 教學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8 實踐教學模式
8.1 實踐教學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8.2 實踐教學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9 師資隊伍
9.1 師資隊伍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9.1.1 師資隊伍建設的內涵
9.1.2 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9.2 師資隊伍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9.2.1 聘任對接
9.2.2 發展對接
10 教學方式改革
10.1 以目標為動機的多課程協同教學
10.2 CPW教學
10.3 分類培養
第3篇 人才彈性力培養的策略與機制
11 潛在能力培養
11.1 潛在能力概述
11.2 “成果為本”+“冰山理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潛在能良只頌力
11.2.1 0BE教育理念引導下冰山理論嫁接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分析
11.2.2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素質冰山模型的構建
11.2.3 能力型課程體系的構建
11.2.4 能力培養達成度的評價標準
12 專業能力培養
12.1 專業能力概述
12.2 校園一職場循環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12.2.1 課程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
12.2.2 “研習工廠”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12.2.3 “校代表”與“啟航師”全面管理企業實習
13 關鍵能力培養
13.1 關鍵能力概述
13.2 基於CBE的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模式
13.2.1 實施方案
13.2.2 實施手段
13.2.3 評測體系
14 創新能力培養
14.1 創新能力概述
14.2 以學術團體為橋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4.2.1 挖掘行業資源,建設校企科研合作平台,培養創新型師資隊伍,形成創新教育培養方法
14.2.2 發揮行業優勢,建立工程實踐教學平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14.2.3 利用行業聯盟,跟蹤專業技術發展動態,實時更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5 學科交叉能力培養
15.1 學科交叉能力概述
15.2 多維跨界協作式培養途徑培養學生交叉能力
第4篇 感悟
16 套用型本科學風建設的系統工程研究
16.1 研究背景
16.2 研究內容與實施
17 大學本科教育何去何從
18 大學是學會學習的生命歷程
18.1 學會學習是未來生存的頭號本領
18.2 大學是學會學習的生命歷程
19 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
19.1 關於教學設計
19.2 關於教學組織
20 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的理性選擇
20.1 理論先行是快速提高教研能力的捷徑
20.2 實踐研究是教學研究的最終使命
20.3 教學研究必須是理論與實踐雙修
20.4 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21 內斂修身,提高技能。做卓越的大學教師
21.1 什麼是卓越的教師
21.2 卓越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
21.3 什麼是卓越的教學
21.4 如何成為具備卓越教學技能的卓越教師
22 淺議如何組建教學團隊
22.1 當前我國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22.2 如何組建教學團隊
23 高校課堂的教學細節
23.1 教師講話的語氣對學生的影響
23.2 知識點重複的重要性
23.3 老師脫稿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影響
23.4 課間如何與學生進行交流
24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建構與提升
24.1 問題的提出
24.2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建構
24.3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
24.4 結語
25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與探索
25.1 校企協同育人之困境與掣肘
25.2 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之審視與分析
25.3 “新工科”語境下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之實踐與探索
25.4 結論與觀點
參考文獻
3.3 能力培養的主導作用
3.3.1 高等教育的趨勢為能力主導型
3.3.2 認證標準範式的變遷很快導入到工程教育實踐
3.3.3 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未來教育的重點
4 套用型本科人才特徵分析
4.1 套用型創新人才的內涵界定與特徵分析
4.2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4.3 套用型人才就業能力的現狀分析
4.4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第2篇 人才彈性力培養與專業建設
5 人才培養模式
5.1 雙軸四輪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5.1.1 科學知識軸
5.1.2 套用能力軸
5.2 兩方四維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
6 課程體系
6.1 課程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6.1.1 課程設定的內涵
6.1.2 套用型本科高校課程體系的特點
6.1.3 課程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之間的關係
6.2 課程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6.3 課程建設具體策略
6.3.1 教學團隊建設
6.3.2 教學研究改革
6.3.3 教學條件建設
7 教學體系
7.1 教學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7.2 教學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8 實踐教學模式
8.1 實踐教學體系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8.2 實踐教學體系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9 師資隊伍
9.1 師資隊伍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9.1.1 師資隊伍建設的內涵
9.1.2 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彈性力培養的關係
9.2 師資隊伍與產業技術的柔性對接
9.2.1 聘任對接
9.2.2 發展對接
10 教學方式改革
10.1 以目標為動機的多課程協同教學
10.2 CPW教學
10.3 分類培養
第3篇 人才彈性力培養的策略與機制
11 潛在能力培養
11.1 潛在能力概述
11.2 “成果為本”+“冰山理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潛在能力
11.2.1 0BE教育理念引導下冰山理論嫁接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分析
11.2.2 套用型創新人才能力素質冰山模型的構建
11.2.3 能力型課程體系的構建
11.2.4 能力培養達成度的評價標準
12 專業能力培養
12.1 專業能力概述
12.2 校園一職場循環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12.2.1 課程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
12.2.2 “研習工廠”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12.2.3 “校代表”與“啟航師”全面管理企業實習
13 關鍵能力培養
13.1 關鍵能力概述
13.2 基於CBE的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模式
13.2.1 實施方案
13.2.2 實施手段
13.2.3 評測體系
14 創新能力培養
14.1 創新能力概述
14.2 以學術團體為橋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4.2.1 挖掘行業資源,建設校企科研合作平台,培養創新型師資隊伍,形成創新教育培養方法
14.2.2 發揮行業優勢,建立工程實踐教學平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14.2.3 利用行業聯盟,跟蹤專業技術發展動態,實時更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5 學科交叉能力培養
15.1 學科交叉能力概述
15.2 多維跨界協作式培養途徑培養學生交叉能力
第4篇 感悟
16 套用型本科學風建設的系統工程研究
16.1 研究背景
16.2 研究內容與實施
17 大學本科教育何去何從
18 大學是學會學習的生命歷程
18.1 學會學習是未來生存的頭號本領
18.2 大學是學會學習的生命歷程
19 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
19.1 關於教學設計
19.2 關於教學組織
20 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的理性選擇
20.1 理論先行是快速提高教研能力的捷徑
20.2 實踐研究是教學研究的最終使命
20.3 教學研究必須是理論與實踐雙修
20.4 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21 內斂修身,提高技能。做卓越的大學教師
21.1 什麼是卓越的教師
21.2 卓越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
21.3 什麼是卓越的教學
21.4 如何成為具備卓越教學技能的卓越教師
22 淺議如何組建教學團隊
22.1 當前我國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22.2 如何組建教學團隊
23 高校課堂的教學細節
23.1 教師講話的語氣對學生的影響
23.2 知識點重複的重要性
23.3 老師脫稿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影響
23.4 課間如何與學生進行交流
24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建構與提升
24.1 問題的提出
24.2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建構
24.3 工科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
24.4 結語
25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與探索
25.1 校企協同育人之困境與掣肘
25.2 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之審視與分析
25.3 “新工科”語境下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之實踐與探索
25.4 結論與觀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