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檔子

套檔子

套檔子,即紡錘流線型箭桿設計,紡錘流線型設計的戰箭,完全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最大程度上減少了飛行的阻力,達到增加箭飛行時穩定性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檔子
套檔子,即“紡錘流線型箭桿設計”究竟產生於何時至今無從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類箭桿設計在歷史上了呈現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跨度。這說明我們的古人早就開始對弓箭器械進行力學定量研究。毫無疑問,箭身的流體力學特性影響著撒放的精度和箭道運行規矩,這在戰場上至關重要。古人深知,只有弄清楚箭的流體力學性能,才能完善射箭動作技術。因此,對不同外形的箭的流體力學特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於古代弓箭遺留實物嚴重匱乏,筆者所查閱到最早的紡錘流線型戰箭設計始於遼代,綜合《契丹國志》中記載的“皂鵰翎箭”和“青黃鵰翎箭”相關形制南宋趙伯嘯所繪《番騎獵歸圖》。以及參閱及赤峰阿旗寶山遼墓筆畫弓箭形制可知:以鵰翎製作而成的契丹箭,無論是附羽形狀還是箭桿設計都呈現明顯的紡錘形,有些在此基礎上呈現後部較為寬厚的長橢圓形且露出箭桿。而將這種紡錘流線型設計運用到極致的是建州女真人。滿清政權建立後,女真人在製作弓箭形制上有一套嚴格的規章程式。根據清代官制弓箭的製作機構武備院製作規程規定“凡成造一應箭桿木植,內務府用武備院庫存楊木箭桿,製造庫行取武備庫存儲箭桿,今擬淨長參尺,徑四分,箭桿每支用長參尺二寸見方,六分楊木一根,凡打磨做細”,“凡成造長三尺,上圍圓一寸二分,中圍圓一寸四分,下圍圓一寸箭桿”由此可知,清代箭桿的的標準方式是將長三尺二寸,直徑六分的木桿細作打磨成長三尺,箭尾處周長一寸二分,中間部位周長一寸四分,前端箭頭處周長一寸的標準形制。俗稱“套檔子箭。”
紡錘流線型設計的戰箭,完全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最大程度上減少了飛行的阻力,達到增加箭飛行時穩定性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