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唐代蘇頲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是唐代詩人蘇頲所作的一首歌功頌德之作。此詩旨在歌頌君主游幸迎春,極盡雍容華貴的盛況,言辭間充滿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自豪感。全詩情調自然歡暢,語言典麗明快,行文從容,音律優美,頌揚君功不著形跡,全由意帶雙關而來,可算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
細草偏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
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幸:皇帝駕臨其處叫作“幸”。望春宮:唐代京城長安郊外的行宮,分南、北兩處,此指南望春宮,在東郊萬年縣(今陝西西安東),南對終南山
⑵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可憐:可愛。
⑶南山:終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壽”意,表示祝賀。
⑷北斗:星宿名。
⑸輦(niǎn):車子,秦漢後特指帝王乘坐的車。
⑹輕花微落奉觴(shāng)前:一作“飛花故落舞筵前”。觴:古代酒器。
⑺宸(chén)游:帝王之巡遊。宸:北極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宮殿,又引申為帝位、帝王的代稱。
⑻鳥哢(lòng)聲聲入管弦:一作“鳥哢歌聲雜管弦”。哢:鳴叫。

白話譯文

向東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愛,更何況又適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條像薄煙一樣在擺動。自宮中向外望去,可盡覽終南山的雄奇美景;城牆巍峨,與高懸的北斗齊平。柔細的小草恰逢御駕迴轉處,吐露著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輕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觴稱壽。君王出遊之時,面對此情此景,心境無比歡愉,鳥鳴婉轉,與管弦樂音的節拍相和。

創作背景

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詩作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十二月立春日。當時唐中宗李顯迎春作詩,群臣奉和。中宗原作即今存《立春日游苑迎春》。同時奉和者還有李适劉憲崔湜岑羲崔日用李義馬懷素薛稷鄭愔沈佺期韋元旦等人,詩皆存。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奉和應制詩,是臣下奉命應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這類詩的思想內容大抵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幾無可取。但是要寫得冠冕華貴,雍容典麗,得體而不作寒乞相,縝密而有詩趣,卻也不大容易。
原唱題曰“春日幸望春宮”。這詩是歌詠皇帝春遊望春宮,頌聖德,美昇平。它緊扣主題,構思精巧,堂皇得體,頗費工夫,也見出詩人的才能技巧。
首聯點出“春日幸望春宮”。“望望”、“春春”,不連而疊,音節響亮。“東望望春”,既說“向東眺望望春宮”,又謂“向東眺望,望見春光”,一詞兼語,語意雙關。而春光可愛,打動聖上遊興,接著便說更逢天氣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遊,如合聖意。這一開頭,點題破題,便顯出詩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聯寫望春宮所見。從望春宮南望,終南山盡在眼前;而回望長安城,皇都與北斗相應展現。這似乎在寫即日實景,很有氣派。但造意鑄詞中,有實有虛,巧用典故,旨在祝頌,卻顯而不露。“南山”、“北斗”,詞意雙關。“南山”用《詩經·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原意即謂祝禱國家“基業長久,且又堅固,不騫虧,不崩壞。”此寫終南山,兼用《小雅·天保》語意,以寓祝禱。“北斗”用《三輔黃圖》所載,漢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稱。長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實則皇帝所居紫禁城。“晴日”是看不見北斗星的。此言“北斗懸”,是實指皇城,虛擬天象,意在歌頌,而運詞巧妙。
三聯寫望春宮中飲宴歌舞,承恩祝酒。詩人隨從皇帝入宮飲宴,觀賞歌舞,自須感恩戴德,獻杯祝頌。倘使直白寫出,便有寒乞氣。因此詩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題,又得體。“回輦處”即謂進望春宮,“奉觴前”是說飲宴和祝酒。“細草”是自比,見得清微:“飛花”則喻歌姬舞女,顯出花容嬌姿;而“偏承”點出“獨蒙恩遇”之意,“故落”點明“故意求寵”之態。細草以清德獨承,飛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別,德、色殊遇,以見自重,以頌聖明。其取喻用詞,各有分寸,生動妥帖,不乞不諛,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歡宴的遊春氣氛。所以末聯便以明確的歌頌結束。“宸游”即謂天游,指皇帝此次春遊。君臣同樂,聖心歡喜無比,人間萬物歡唱,天下歌舞昇平。
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頌德之作,多少見出一些開明政治的氣氛,情調比較自然歡暢,語言典麗而明快。雖然浮華誇張的粉飾不多,但思想內容也實無可取。並且由於是奉和應制之作,拘於君臣名分,終究不免感恩承歡,因此詩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於追求藝術形式的精美得當,實質上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

名家點評

升庵詩話》:唐自貞觀至景龍,詩人之作,儘是應制。命題既同,體制復一,其綺繪有餘,而微乏韻度。獨蘇頲“東望望春春可憐”一篇,迥出群英矣。
唐詩廣選》:應制諸篇當以此為第一,吾喜其不涉應制中綺麗語。蔣仲舒曰:三四“下”、“盡”、“平”、“懸”四字,遂盡高峻,不見形跡。五六“偏”、“故”二字有情。
《唐詩選》:玉遮曰:詩莊麗兼有韻致。
《批選唐詩》:情境聲華俱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初唐聲律雄渾厚麗,此如芙蓉赤精,發鍔光瑩。應制諸篇,當以此為第一。
《唐詩評選》:每得佳題,極難承受,步步拶出,步步生色,真擒生手也。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此比沈《龍池》,卻是又一樣疊字法,想來唐人每欲以此為能也。“更逢晴日”四字妙。亦只是尋常欣快,寫來卻異樣踴躍。
《增訂唐詩摘鈔》:唐人近體,雖變古詩,其法與古文暗合。蓋秦漢以前之文,大率字句簡奧,蓄意有餘;後人文字多用虛字語助,襯貼易曉,往往一覽而盡,所以不能復傳。唐人創為近體詩,矩度所限,詞不赴意,不得不生錯綜、套搭、倒裝、縮脈諸法並復字,本意始明。
《唐七律選》:張南士云:三四寫地高,惟章八元《登慈恩浮屠》詩“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差足比擬,然尚有雅俗之辨。若其後句云:“絕頂初攀似出籠”,則直貧相矣。時世之升降如此。
《唐詩成法》:次聯典切。八能脫套。中四所謂“景疊者意必別”。
唐詩別裁》:“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寫高峻意,語特渾成。
《唐詩箋注》:首句以“望春”著筆,起得飄逸。次言大地春色宜人。三四寫望春宮之高。五六仍舊春日點綴,“偏”字,“故”字尖新。結收到“宸游”,末又補寫景色,蕩漾有情,此亦畫家皴染法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東望望春”開口幾嫌起直,妙在接出“春可憐”三字,遂生無限情趣。“更逢晴日”一接又妙。
《而庵說唐詩》:七言律,初唐最稱工麗,佘於許公此作,讚嘆不絕,不以其詞之工麗,而以其用意之細也。
《唐詩觀瀾集》:“東望望春春可憐”,無端起,巧妙雄逸。“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盡”字、“懸”字點化得妙。結句俊。
昭昧詹言》:起實破“望春”名義與事,奇。三、四實寫望春之景,奇警切實。五、六帶說“幸”字。收頌美,歸愚所謂有頌無規也。

作者簡介

蘇頲(670—727),唐代詩人。字廷碩,京兆武功(今屬陝西)人。武則天朝進士,襲封許國公。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居相位時,與宋璟合作,共理政事,朝廷重要檔案多出其手。當時和張說(封燕國公)並稱為“燕許大手筆”。原有集,已佚,現存《蘇廷碩集》,系後人所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